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美学研究》 >“言不尽意”辨——基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考察

“言不尽意”辨——基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考察

         

摘要

“言不尽意”观隐含的前提是意先言后,含有对言的不信任,将意看作是现成的。但意并非现成的,而是生成的。言在根本上不可被超越,它与意是共生的。王弼所论言、象、意关系表明:言以明象,象以尽意,但不执着言和象;忘言方得象,忘象方得意,但也不耽于忘言和忘象。“言不尽意”观隐含着意内言外的内外之别,即将言视为形式、修辞。言本身有无限多的用法可能性,这决定了言最终是可以尽意的。“言不尽意”观将意私人化,指涉某种私人语言。言外之意和不尽之意并不神秘,仍在语言游戏范围之内,是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实现沟通理解的。未言说的还是要通过已言说的显现其间。人们的错误在于认为日常语言太粗糙,“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意非“我”所有意味着它是公共的,总能以某种方式被言说。并非只有已说出的可以作为确定的依据,而是还有“无法测定的依据”,这就需要人们立足于“生活形式”直观地把握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