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180-1911年晋陕蒙毗邻地区寒冻灾害时空特征

180-1911年晋陕蒙毗邻地区寒冻灾害时空特征

         

摘要

晋陕蒙毗邻地区是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通过对历史时期寒冻灾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寒冻灾害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80-1911年的1731年间有144年发生寒冻灾害,范围涉及960县次;秋季寒冻灾害发生频次最多、范围最广,其次为夏季;明清时期寒冻灾害发生频次和县数最多,分别占65.3%和64.2%;历史时期寒冻灾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低频、增加、波动增加3个阶段,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200年、110年,80年和20年的周期,其中200年为主周期。寒冻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频中心出现在以榆林为中心的区域,低频中心位于山西部分的兴县、河曲、柳林。寒冻灾害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气候的寒冷和转型更多的影响灾害发生广度,而人口密度、生产发展程度则影响寒冻灾害发生频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