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生物学报》 >大熊猫精液和包皮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调查

大熊猫精液和包皮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调查

         

摘要

[目的]大熊猫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面临着传染病和栖息地破碎化等持续威胁,其中生殖系统的细菌感染和菌群失衡会影响大熊猫生殖健康,严重者可导致流产,是引起大熊猫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精液与包皮分泌物样本的菌群组成情况及分离培养潜在致病菌开展研究.[方法]通过采集13份大熊猫包皮分泌物和12份精液样本,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细菌培养及PCR鉴定的方法,确定样本中的细菌种类.[结果]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丰度在大熊猫包皮与精液中均为最高;在属水平上,不同时期的雄性大熊猫包皮的菌群可能会发生改变,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Dolosicoccus是Ⅰ期包皮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15.45%和12.40%;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是Ⅱ期包皮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分度分别为37.94%和9.68%;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是精液样本中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14.40%和12.88%.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精液样品高于Ⅰ期包皮样品和Ⅱ期包皮样品,Ⅰ期包皮样品和Ⅱ期包皮样品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得到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在内的多种潜在性致病菌.[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大熊猫精液和不同时期包皮分泌物的菌群组成,其优势菌属存在差异,大熊猫包皮与精液中存在潜在性致病菌,这可能对大熊猫的生殖系统健康带来威胁,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 来源
    《微生物学报》 |2021年第10期|3235-3248|共14页
  • 作者单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熊猫; 包皮; 精液;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菌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