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学报》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摘要

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之后是否发生过大规模左行平移及其准确的时间,仍然是存在着争议的重要问题.郯庐断裂肥东段地表出露了大规模的、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变形矿物组合与矿物变形行为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高绿片岩相环境.通过对该段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与黑云母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次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角闪石(N14)的40Ar/39Ar坪年龄为143.3±1.3 Ma(早白垩世初),据变形温度判断其代表了该断裂带左行平移中的变形年龄.该糜棱岩(N14)中新生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4.1±0.6 Ma,而同一采场中另一糜棱岩(N13)中新生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0.3±0.6 Ma,皆指示了左行平移活动的冷却年龄.另外4处走滑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7.2±0.8 Ma(N47)、135.6±0.6 Ma(N17)、124.8±0.7 Ma(N21)和125.9±0.4 Ma(N22),也都属于冷却年龄,反映了该走滑韧性剪带内的不均匀冷却现象.由此变形年龄与冷却年龄可以判断该断裂带的左行平移持续时间不超过6 Ma左右.由N14糜棱岩中的角闪石与黑云母坪年龄得到该处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1.7℃/Ma,属于较快速的冷却.本次40Ar/39Ar测年结果,更可靠地证实了郯庐断裂带在早白垩世初发生过显著的左行平移,其肥东段准确的平移时间为143.4 Ma前.这次左行平移是太平洋区伊泽纳崎板块向北北西向高速斜向俯冲的结果,属于典型的滨太平洋构造,可能代表了中国东部构造格局转换的开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