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摘要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随之变迁,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生产力下降等是生态脆弱区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化学计量学作为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强调从生态系统能量与元素平衡角度,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调控机制.为了促进对生态脆弱区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深入理解,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植物、凋落物、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研究.研究表明,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化学计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在生态脆弱区,我国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由于较高的N∶P比值易受P限制,而青藏高原脆弱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和黄土高原脆弱区等生态脆弱区更易受N限制;随着植被恢复,养分限制逐渐由N限制向P限制转变.生态脆弱区相对较低的养分含量和C∶N∶P比值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植被生产力较低的原因,而具有较高N、P化学计量内稳性的植物在贫瘠环境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更高稳定性.今后可加强多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植物-凋落物-土壤-土壤微生物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和长期、多因子交互控制实验的研究.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1年第10期|4213-4225|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通辽 0283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通辽 0283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生态化学计量学; 环境变化; 植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