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3种无脊椎动物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研究

         

摘要

捕食是影响牡蛎种群建立和牡蛎礁发育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通过室内受控实验测定了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脉红螺(Rapana venosa)和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对 4组规格(W1:壳高 10-20mm;W2:壳高20-30mm;W3:壳高30-40mm;W4:壳高>40mm)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sikamea)的捕食偏好性和捕食效率.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蟳对2种牡蛎的捕食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牡蛎规格大小显著影响着日本蟳的捕食效率(P<0.05),即日本蟳对W1组近江牡蛎的捕食效率显著高于W2和W4组(P<0.05),W3组的被捕食效率介于中间(P>0.05);日本蟳对W1组熊本牡蛎的捕食效率显著高于W2和W3组(P<0.05),W4组的被捕食效率与其他处理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牡蛎种类(P=0.590)和规格大小(P=0.357)对脉红螺的捕食效率均无显著性影响,不同规格的两种牡蛎均呈现较低的被捕食效率.黄口荔枝螺对2种牡蛎的捕食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917),但牡蛎规格大小显著影响其捕食效率(P=0.035),即对W1组熊本牡蛎捕食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格组(P<0.05),但其对不同规格近江牡蛎的捕食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牡蛎的壳厚与其壳高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研究结果表明,3种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对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并未表现出差异性的捕食偏好,但对不同规格牡蛎的捕食效率具有种间差异.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1年第7期|2895-2901|共7页
  • 作者单位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日本蟳; 脉红螺; 黄口荔枝螺; 捕食者; 牡蛎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