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杉木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恢复早期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

杉木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恢复早期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

摘要

撂荒是传统杉木经营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来恢复土壤肥力,从而实现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通过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a 内的植被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定位观测,重点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生长对策和植物养分积累在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会同杉木林采伐迹地撂荒后的1~4a为草本植物阶段,五节芒(Misocanthus floridulus)、荩草(Arthraxon hispi du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为优势种,5a后进入灌木植物阶段,阳性喜光树种占绝对优势,且植物的树高生长分化明显,大于3m的树高等级中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 i)和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占有最大的比例,在2~3m的高度等级中枫香(Liquida mbar formosana)、苦楝(Melia azedarach)、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植株数量最多. 植被总生物量从1.798t/hm2增加到16.235t/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1.048~7.77 3 t/hm2,草本植物生物量为0.75~6.929 t/hm2,第5年植被系统的年生产力为4.18 t/(hm2@a),接近7a生第2代杉木林年平均生产力.撂荒2a后植被系统就开始产生枯落物 , 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92 t/hm2增加到2.044 t/hm2,第4年林地存在已分解的死地被物,说明植被系统已有养分归还给土壤.撂荒5a后植被系统养分积累总量为0.647t/hm2,草本为0.362t/hm2,灌木0.204t/hm2.如果将撂荒后植被砍伐留在林地上,则植被系统可给土壤归还0.566t/hm2的养分.与采伐前杉木林地相比 ,撂荒后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