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Ⅰ.淋失临界值

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Ⅰ.淋失临界值

         

摘要

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土壤磷素累积,由此所引起的土壤磷素流失(径流和淋失)越来越成为水体磷素的重要来源.研究从广西灵川、云南建水、贵州六枝、福建漳浦、浙江象山、江苏如皋、山东泰安、河南南阳、陕西延安、海南海口、湖北潜江、湖南长沙、北京海淀等13个省(市)采集23种耕地土壤,土壤风干过2mm筛后,加入0,30,40,60,100,160,200,240,300,400 mg P/kg土(KH2PO4溶液),并将土壤湿度调节至约50%的田间持水量,25℃下培养4d后风干,再加水至约50%的田间持水量,同上培养再风干,如此进行干湿交替3次达到平衡后,分别用pH8.5 0.5mol/L NaHCO3溶液(Olsen-P)、0.01mol/L CaCl2溶液(CaCl2-P)和铁滤纸条(Fe-P)测定土壤含磷量.结果表明,Olsen-P与Fe-P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土壤Olsen-P或Fe-P的增加,CaCl2-P提高,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即土壤磷酸盐淋失临界值.但不同土壤其临界值差异很大,前者的Olsen-P在29.96~156.78 mg/kg之间,相应的CaCl2-P为0.14~3.87 mg/kg;而后者的Fe-P为0.69~2.17 mg/kg,相应的CaCl2-P为0.30~7.38 mg/kg.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临界值大部分土壤十分接近,但一些土壤相差很大.根据所获得的临界值推断,供试的23个土壤中,采自浙江象山(9号)、江苏如皋(11号)的土壤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磷酸盐淋失,来自广西灵川(2号)、云南建水(3号)、河南南阳(15号)、陕西延安(17号和18号)土壤比较容易发生磷淋失,而来自贵州六枝(5号和6号)、浙江象山(10号)、湖北潜江(20号和21号)土壤则不太容易发生磷的淋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