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

野生大麦与栽培大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

         

摘要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法对采自以色列的野生大麦的一个野生自然群体的15个系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14份栽培大麦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29份供试材料中,共发现52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52条谱带的出现频率为3.44%~93.1%,多样性指数为0.066~0.368;以中国春醇溶蛋白为标准,ω区大麦醇溶蛋白的谱带数最多,其次是β区;野生大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β区>ω区>α区>γ区,而栽培大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ω区β>区>γ区>a区;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栽培大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相当,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来自全球不同区域栽培大麦品种间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同样丰富.以上结果说明,野生大麦中保存了较栽培大麦更为丰富的基因资源,今后栽培大麦的品质改良应该重视野生大麦资源的合理利用.

著录项

  •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2009年第1期|61-68|共8页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Q946+.6;
  • 关键词

    栽培大麦; 野生大麦;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