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作物学报》 >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育种应用

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鉴定及育种应用

         

摘要

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方法对183份黄淮海麦区的小麦品种(系)的粒重基因TaCwi-A1、TaGw8-B1和TaGS-D1的等位变异进行分子鉴定,并结合2016—2017和2017—2018年度的千粒重表型数据,分析不同等位变异类型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从而找出优势基因型组合.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的千粒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TaCwi-A1位点上发现TaCwi-A1a和TaCwi-A1b两种等位变异,其分布频率分别为66.7%和33.3%;TaGw8-B1位点上TaGw8-B1a等位变异分布频率较高,为94.5%,而TaGw8-B1b等位变异分布频率极低,仅为5.5%;TaGS-D1位点上发现TaGS-D1a和TaGS-D1b两种等位变异,其分布频率分别为79.8%和20.2%.不同等位变异组合的品种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具有3个高千粒重等位变异组合TaCwi-A1a/TaGS-D1a/TaGw8-B1a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最高,与具有TaCwi-A1b/TaGS-D1a/TaGw8-B1a品种的平均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TaCwi-A1a/TaGS-D1a/TaGw8-B1b基因型组合小麦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最低.TaCwi-A1、TaGw8-B1和TaGS-D1位点上的不同等位变异均会导致小麦千粒重的显著变化,其中TaGw8-B1和TaGS-D1位点上的等位变异对小麦粒重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参试材料中没有发现具有3个低千粒重等位变异组合TaCwi-A1b/TaGS-D1b/TaGw8-B1b的品种,在7种不同等位变异组合中,具有3个高千粒重等位变异组合TaCwi-A1a/TaGS-D1a/TaGw8-B1a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最高,是优势基因型组合.

著录项

  • 来源
    《作物学报》 |2021年第11期|2091-2098|共8页
  • 作者单位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02;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 45001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小麦; 粒重基因; 功能标记; 等位变异; 千粒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