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作物学报》 >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现状与展望

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现状与展望

         

摘要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主要麻类作物(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和工业大麻)参考基因组从2011年至2020年陆续完成测序,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文章首先详细概述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测序.其次,评述了基于基因组学的麻类作物重要应用价值基因挖掘.基于参考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大量关于纤维发育、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候选基因被挖掘,以促进麻类作物纤维的物种特性和"不与粮食争好地"的逆境农业.同时不同麻类作物特异性状候选基因陆续被报道,如红麻雄性不育、亚麻种子含油量和大麻大麻素相关候选基因等.再次,麻类作物基因组测序完成为基于组学的麻类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可能:有助于麻类作物种质资源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系统解析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耐逆等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有助于建立高通量基因型-表型数据库,挖掘优异基因资源与创制新种质;有助于创新并集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等技术,建立高效的快速育种技术体系.宜选育高产高效、抗逆抗病、适宜轻简化机械化、优质专用的多用途麻类作物新品种,以满足麻类作物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适应麻类作物生产方式.尽管已经获得重要基因以及位点的信息,但如何高效率利用已有基因资源对麻类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仍需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成熟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麻类作物基因编辑体系构建及基因组选择育种等.

著录项

  • 来源
    《作物学报》 |2021年第6期|993-1019|共27页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 / 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 / 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 / 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实验观测站 / 福建省麻类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 福建省南方经济作物遗传育种与多用途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福建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主要麻类作物; 基因组; 基因; 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