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农业学报》 >喀斯特地区不同玫瑰混农林模式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喀斯特地区不同玫瑰混农林模式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

         

摘要

混农林业作为集约型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之一,运用于石漠化地区有利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修复.2019年7月,对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龙场村的玫瑰+大豆、玫瑰+苹果+大豆和玫瑰+玉米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以玫瑰单作为对照,共捕获土壤螨类1524头,隶属3目41科64属,以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和派伦螨属(Parholaspulus)为优势属.其中,玫瑰+玉米样地中具有较丰富的螨类属数,而玫瑰样地中具有较高的个体数量.土壤螨类在4种模式的样地中均呈明显的表聚性.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玫瑰+大豆和玫瑰+玉米样地上较高.4种模式下土壤螨类的群落相似性较低,表现为中等不相似.3种混农林模式样地中捕食性革螨均为r选择型,而玫瑰样地中捕食性革螨为K选择型.甲螨群落结构在玫瑰样地上为P型,在玫瑰+大豆样地上为O型,在其余样地上为G型.总的来说,实施玫瑰混农林治理模式可使土壤螨类数量和多样性增加,以玫瑰为主,与苹果、大豆或玉米混合种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螨类多样性,其中,玫瑰+大豆的模式效果较好.

著录项

  •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550001;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550001;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550001;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550001;

    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州 贵阳550001;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1;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贵州 贵阳 550001;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 贵阳550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昆虫学;
  •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 混农林业; 玫瑰; 大豆; 苹果; 玉米; 螨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