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农业学报》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摘要

为探讨氮肥运筹和栽插规格等栽培管理措施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粤杂889为材料,设置6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不施氮肥(N0),前期重施氮肥的农民习惯栽培(FP,N肥200 kg?hm-2,栽插规格20.0 cm×23.3 cm),氮肥后移与不同栽插规格组成的4种栽培模式(简称优化模式),即高产高效1(M1,N肥180 kg?hm-2,氮肥后移,20.0 cm×20.0 cm)、高产高效2(M2,N肥200 kg?hm-2,氮肥后移,30.0 cm×13.3 cm,宽行窄株)、高产高效3(M3,N肥180 kg?hm-2,氮肥后移,25.0 cm×13.3 cm,宽行窄株)和高产高效4(M4,N肥220 kg?hm-2,氮肥后移,30.0 cm×13.3 cm,宽行窄株),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M1、M2、M3和M4栽培模式,2011年较FP分别增产16.7%、20.5%、18.3%和24.1%,2012年较FP模式分别增产6.3%、16.0%、22.9%和12.8%.与M1相比,M2、M3和M4增产1.3% ~15.6%.两年中,M1、M2、M3和M4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平均比FP提高65.2% ~82.4%、55.6% ~88.1%和7.9% ~33.9%,差异显著.优化模式产量的提高主要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增加密切相关;4种优化管理模式的平均增产量分别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穗分化始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氮肥用量和栽插规格综合措施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潜力.

著录项

  •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2019年第6期|857-868|共12页
  • 作者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64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稻;
  •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种植密度;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