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枢敏化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原发痛经和内异症疼痛关系的研究
【6h】

中枢敏化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原发痛经和内异症疼痛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部分 原发痛经对静息态脑网络功能及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意外发现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原发痛经对静息态脑网络功能及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目的:
  首次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月经期采集重度原发痛经患者与健康对照女性的fMRI数据,观察长期重度痛经患者是否存在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希望能从疼痛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入手探索痛经的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招募10名重度原发痛经患者和10名健康育龄期女性。应用Philips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受试者月经期静息态fMRI及高分辨结构像数据。采用基于Matlab2012平台的REST工具包,在灰质范围内分析2组受试者低频振幅统计图的差异。采用基于Matlab R2011b平台的GIFT软件进行独立成分分析,提取2个静息态脑网络:默认网络前部和后部。采用SPM8软件内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对高分辨结构像进行分割、空间标准化及平滑。应用SPM8进行统计分析,对比重度痛经和正常对照组在2个静息态脑网络内部的脑功能连接及全脑灰质体积差异。
  结果:
  20名受试者均得到合格的静息态fMRI数据。(1)月经期全脑及局部脑区灰质体积在重度原发痛经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重度痛经组在经期疼痛状态下左侧楔前叶活动增强,而双侧内侧前额叶活动减弱。(3)重度痛经组默认网络前部的左侧前额叶功能连接明显增加,而默认网络后部的右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功能连接明显减低。
  结论:
  重度原发痛经患者在经期疼痛状态下部分与疼痛相关的脑区存在静息态功能和脑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中枢敏化可能参与原发痛经的发生和发展。长期痛经患者脑区功能的改变可能出现在结构变化之前。
  第二部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疼痛和无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病灶及在位内膜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特异性神经纤维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9.5,PGP9.5)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探讨BDNF与内异症发病及疼痛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卵巢型内异症和单纯子宫肌瘤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各2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型内异症患者(疼痛组13例,无疼痛组12例)的异位和在位内膜以及单纯肌瘤且不伴疼痛患者的子宫内膜中BDNF和PGP9.5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内异症发生和疼痛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首次发现BDNF染色阳性区域位于内膜的上皮和间质,且上皮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间质。BDNF的表达水平在非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之间未见明显差异。BDNF在内异症卵巢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位内膜,同时,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内异症在位内膜。疼痛与无疼痛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BDNF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卵巢异位病灶内未见PGP9.5染色阳性,而内异症在位内膜中PGP9.5的阳性率高于非内异症在位内膜(20% vs.8%,P>0.05)。
  结论:
  研究首次明确了BDN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的上皮和间质中表达,且表达水平高于非内异症在位内膜,提示BDNF可能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部分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意外发现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目的:
  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意外发现子宫肉瘤的发生率以及电动肌瘤粉碎器的使用对隐匿性子宫肉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意外发现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肌瘤粉碎器的使用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
  5年间共有4248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9例(0.21%)患者意外发现为子宫肉瘤,包括1例(0.02%)子宫平滑肌肉瘤和8例(0.19%)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在3068例应用肌瘤粉碎器完成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意外发现5例(0.16%)子宫肉瘤,在1180例行开腹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意外发现4例(0.34%)子宫肉瘤,两组意外发现子宫肉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9例肉瘤患者均存活,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随访31.20个月和40.50个月。
  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意外发现为子宫肉瘤的总体发生率较低。目前对隐匿性子宫肉瘤应用肌瘤粉碎器后,在短期内似乎不会额外增加肉瘤播散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