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造影快速诊断和引导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的应用研究
【6h】

超声造影快速诊断和引导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肾挫裂伤的诊断研究

第一节 超声造影诊断肾挫裂伤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超声造影定量观察肾脏活动性出血的初步研究

实验二 超声造影评价肾挫裂伤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二节 超声造影诊断肾挫裂伤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肾挫裂伤的治疗研究

第一节 超声造影引导注射治疗肾挫裂伤出血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肾挫裂伤经皮注射止血进针路径的研究

实验二 肾挫裂伤经皮注射止血的合理用药剂量研究

实验三 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二节 超声造影引导肾挫裂伤注射止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识别肾挫裂伤伴发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的敏感性和CEUS快速评价创伤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引导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的可行性。
   方法:(1)诊断实验:10只新西兰兔,建立15个肾脏创伤灶,应用CEUS、CT、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血池显像(Blood Pool Imaging,BPI)对比观察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二维、三维CEUS与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对比研究创伤部位、空间范围、活动性出血的速度和累及血管级别等因素与创伤程度的关系;58例肾挫裂伤患者,观察CEUS特征与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关系。(2)动物治疗实验一,3只新西兰兔建立10处创伤灶,研究最佳给药途径和靶点。(3)动物治疗实验二,6只新西兰兔建立18处肝和12处肾创伤灶,随机分成3组,在CEUS引导下经皮分别注射血凝酶(A组)、α-氰基丙烯酸酯(B组)、联合血凝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C组),研究各组给药方式及合理剂量。(4)动物治疗实验三:24只新西兰兔开腹模拟钝性伤建立24处Ⅳ级肾脏创伤灶,随机分成4组,根据前述实验中研究的合理给药方式和剂量,A组联合注射血凝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B组单纯注射血凝酶,C组单纯注射α-氰基丙烯酸酯,D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后各时间段,观察各组的止血时间、止血效果、肾周血肿及病灶的修复情况;(5)临床治疗实验:CEUS诊断的58例肾挫裂伤患者中37例Ⅱ~Ⅳ级肾挫裂纳入本组观察。并根据损伤程度和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分成实验组(CEUS引导注射止血治疗)和对照组(保守治疗)。
   结果:(1)15个肾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的病灶,CEUS显示13个,敏感性为86.7%(13/15)。其中,CEUS显示5个病灶内造影剂呈快速“涌出样”,4处造影剂向被膜破口或肾盂内呈连续“窜动样”表现,4处造影剂逐个“间歇样”向被膜破口或肾盂内溢出。研究发现肾创伤的严重程度不仅与创伤范围有关,还与活动性出血的速度、创伤累及血管的级别、腹腔积液量的增加等情况有关。(2)3处经过创伤破裂口注射药物的病灶,局部形成的粗糙胶膜在退针时被撕破并带出,胶膜随外溢的出血与病灶脱离。3处经血肿处注射药物的病灶分别在破口和注射处形成粗糙胶膜,其中2处病灶顺利退针,1处病灶退针时胶膜被带出。4处经正常组织注射药物的病灶,药物自破口溢出形成完整牢固的胶膜,并顺利退针。(3)A组注射0.3 ml血凝酶时创伤灶内出血变慢,但该组未形成稳固止血膜;B组注射0.2 ml α-氰基丙烯酸酯时局部形成坚固胶膜,覆盖在病灶表面,数秒后胶膜随外溢的出血与病灶分离。C组联合注射0-3 ml血凝酶和0.1ml α-氰基丙烯酸酯,形成完整牢固的止血膜。其余各组剂量的组合在血凝酶较少时,不能达到血流变慢的效果,α-氰基丙烯酸酯过多则形成较厚的粗糙胶膜。(4)CEUS引导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治疗后1小时观察,实验组(A、B、C)的肾周积液分别为(0.05±0.002)cm,(0.20±0.012)cm和(0.40±0.009)cm,与控制组(0.48±0.047)cm的肾周积液对比,P<0.05,说明前3组均具有止血效果。治疗后7和14天复查,A组病灶范围分别为(0.567±0.182)cm和(0.160±0.078)cm,B组为(1.207±0.143)cm和(0.433±0.163)cm,C组为(1.194±0.175)cm和(0.621±0.194)cm,D组为(1.680±0.167)cm和(0.686±0.157)cm,A、B组分别与D组对比,P<0.01。A组与B组对比,P<0.01。说明A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B组。但治疗1月后发现A组出现轻度肾积水的情况。(5)注射血凝酶的治疗组19例患者的血尿变淡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0.601±0.043)天,(10.353±2.473)天和(4.800±1.005)天,均优于单纯保守治疗组20例患者的情况:(0.975±0.107)天,(22.571±6.690)天和(7.647±0.996)天,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CEUS综合评定’肾挫裂伤程度的指标,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创伤的严重程度,为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指导急救现场的快速分类和后送具有重要意义;(2)CEUS引导经皮注射治疗肾挫裂伤具有微创便捷、止血可靠的特点,可作为Ⅱ-Ⅳ级肾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时急诊床旁止血的可行性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