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模态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6h】

多模态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多参数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增强型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对于重度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低灌注定量测量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患者脑灌注总体结果分析

4.使用患侧TTP划分不同区组之间各种灌注方式患侧与健侧CBF比值之间的析因方差分析

5.使用患侧ATT分组后对比各区组之间e-pCASL、3DpCASL与DSC PWI灌注方式患侧及健侧CBF比值之间相关性分析

6.讨论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磁共振扫描知情同意书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多参数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p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enhanced perfusion-weight imaging, 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成像,比较两者对责任病灶的检出率。
  方法:连续纳入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小时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成像、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DWI、3D p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PLD,PLD=1.5s及PLD=2.5s),DSC PWI。后处理获取3D pCASL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像和DSC PWI的Tmax图像。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
  结果:就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而言,3D pCASL(PLD1.5s及PLD2.5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对比无差异;3D pCASL(PLD1.5s)的CBF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法;DSC PWI Tmax、3D pCASL(PLD2.5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就显示低灌注面积而言,3D pCASL(PLD1.5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CASL(PLD2.5s)的CBF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
  结论:3D p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第二部分 增强型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对于重度颅内粥样硬化性狭窄低灌注定量测量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参数增强型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动脉成像(enhance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e-pCASL)获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并与传统的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enhanced perfusion-weight imaging, DSC PWI)及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进行比较,使用DSC PWI为金标准,对比研究三种灌注方式测量CBF比值的差异性与相关性。
  方法:纳入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39例,同时行e-pCASL、pCASL和DSC PWI成像,根据狭窄动脉责任供血区域,经验性手工勾勒感兴趣区(ROI)进行测量,获得CBF值,使用镜像法获得对侧CBF比值,对三种灌注方式的CBF比值进行SNK方差分析。同时基于e-pCASL获取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基于DSC PWI获取最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使用ATT和TTP进行分层分析,对于e-pCASL CBF比值、p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rCBF比值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e-p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rCBF比值相关性(r=0.871)高于pCASL CBF比值与DSC PWI rCBF比值相关性(r=0.642)。使用TTP分层数据显示,TTP及灌注方法的选择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的CBF比值中无明显差异。根据ATT分组显示,e-pCASL CBF与DSC PWI rCBF比值的相关性在不同ATT时间均较高。
  结论:e-pCASL在重度动脉狭窄患者中与DSC PWI在CBF定量测量中一致性和相关性较好,且不受ATT因素的影响,具有准确、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