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性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效应研究
【6h】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性及活血化瘀中药干预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观察

2 家兔AS斑块病理观察

3 血脂水平比较

4 斑块组织PA/CVA、PC和MPT变化比较

5 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

6 血清MMP-3、MMP-9和TIMP-1水平变化

7 斑块内VEGF和FⅧRAg的阳性面积表达比较

8 各组斑块内MMP-3和CD40L阳性面积表达比较

9 相关性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甚至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消退AS斑块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的研究发现:AS斑块内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它们可能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内出血和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可能成为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靶点,具有潜在的治疗意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活血化瘀药物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那么活血化瘀药物在促进血管新生同时是否影响了斑块的稳定性,就成为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临床应用关注的重要问题。芎芍胶囊(XiongshaoCapsule,XSC)是从经典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不断简化精制而成,由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赤芍、川芎的有效部位赤芍总苷和川芎总酚组成,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其具有稳定AS斑块的作用,但对AS斑块内血管新生是否有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本课题采用家兔腹主动脉球囊剥脱加高脂喂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观察活血化瘀制剂芎芍胶囊对AS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本课题研究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
   1文献综述:本部分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斑块内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2实验研究:芎芍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血管新生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血管新生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观察芎芍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内血管新生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XSC低剂量组和XSC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测血脂确认已形成高脂血症,行腹主动脉球囊剥脱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继续高脂喂养,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5mg/(kg·d),XSC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芎芍胶囊0.24g/(kg·d)和0.48g/(kg·d),连续给药6周后,各组采血测血脂;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V-α)、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取腹主动脉HE染色光镜观察斑块组织大体病理形态,利用图像软件定量测量斑块面积(PA)、血管横截面积(CVA)及校正斑块面积(PA/CV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MMP-3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蛋白表达。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①模型组兔腹主动脉内膜可见明显的脂质斑块形成,有的整条主动脉内膜可见弥漫分布脂质斑块形成。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兔腹主动脉内膜虽可见脂质斑块形成,较模型组明显较轻。HE染色模型组腹主动脉己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明显增厚,内含大量泡沫细胞,内皮下、斑块内有胆固醇结晶,纤维帽形成。各药物干预组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减轻,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较模型组减少。②药物干预前血脂结果表明,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4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干预6周后,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血清TC较同期正常组仍有显著升高(P<0.01),但较同期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此外辛伐他汀组还显著降低血清TG和LDL-C。③血清hsCRP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④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血清MMP-3、MMP-9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斑块内MMP-3和CD40L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P<0.01)。⑤斑块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显示,各组之间PA、CV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辛伐他汀组和XSC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显著降低PA/CVA、PC(P<0.05,P<0.01)。XSC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MP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药物干预6周后,XSC低、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VEGF和FⅧRAg较模型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⑦VEGF与PA/CAV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770,P<0.01);MMP-3与CD40L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r=0.887,P<0.01)。
   结论:斑块稳定性与斑块内血管新生明显相关,芎芍胶囊和辛伐他汀均具有一定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其机制除了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还可能与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