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杏叶提取物对辛伐他汀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
【6h】

银杏叶提取物对辛伐他汀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银杏叶提取物心血管相关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试剂制备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多药联合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必要手段,我们在收获疗效的同时,也感慨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目前关于西药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对于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的关注和认识显然还不够,而鉴于临床中西药联用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研究中西药合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已经刻不容缓。
   银杏叶提取物作为最常用的一类中药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包括降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清除自由基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在临床常能见到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辛伐他汀便是其中之一。辛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代表,不仅是降低LDL的一线药物,还可以稳定动脉斑块,明显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头痛和胃肠不适,严重者可以出现肝损伤和横纹肌溶解,威胁生命,然而无论是辛伐他汀的疗效还是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其血药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研究目的
   本实验课题是针对银杏叶提取物同辛伐他汀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以揭示银杏叶提取物对辛伐他汀代谢及其代谢关键酶CYP3A的影响,除了可以为两药在临床的合理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好可以进一步提示银杏叶提取物同其他CYP3A底物药物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0 g。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 ml·kg-1); PB诱导组(80 mg·kg-1)[1];银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20 mg·kg-1);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200 mg·kg-1)。均为灌胃给药,一天1次,连续10天。
   2肝微粒体制备
   于末次给药后将大鼠全部断颈处死,灌注后摘取肝脏,滤纸吸干并称重,按照1/4(w/v)加入磷酸盐缓冲液Ⅰ制备成肝匀浆,离心取上清液于105000 g再经两次离心后即得肝微粒体沉淀。将微粒体沉淀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Ⅱ中,分装并置于-80℃保存待用。
   3观察指标
   3.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
   用BCA试剂盒进行肝微粒体蛋白定量分析。
   3.1.1牛血清白蛋白(BSA)标准曲线制作
   选择波长545nm,上紫外分光光度机测A值,均做复管测定后取均值绘制标准曲线。
   3.1.2样品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
   根据BSA标准曲线来读取蛋白浓度。
   3.2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ase)活性测定
   ERDase可以反映CYP3A的活性。测定方法参考了徐淑云的《药理实验方法学》。
   3.3辛伐他汀体外代谢测定
   用HPLC法测定各组体外反应体系中剩余辛伐他汀的含量。
   3.3.1体外反应体系
   0.5 mL的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含10 mmol·L-1MgCl2、2.5 mmol·L-1NADP、25mmol·L-1Na2G-6-P和1 U·mL-1G-6-PDH。
   3.3.2样品处理及色谱条件
   包括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及稳定性。
   3.3.3配制辛伐他汀系列标准浓度
   3.3.4辛伐他汀体外代谢测定
   4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版,2000SPSSInc)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均用(X)±S表示双尾F检验来分析各组各指标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
   1肝微粒体蛋白含量
   1.1 BSA标准曲线
   曲线方程为:y=0.0005x+0.1303(R2=0.9462)。
   1.2样品微粒体蛋白测定结果
   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低剂量银杏叶组微粒体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高剂量组微粒体蛋白增加,为对照组的1.14倍(P<0.05);阳性对照组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7倍(P<0.05)。结果见表1。
   表1各组肝微粒体蛋白含量的比较((x)±s,n=7)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ase)活性测定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低剂量银杏叶组ERDase活性略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ERDase活性显著增加,约为对照组的1.8倍(P<0.05)。结果见表2。
   表2各组ERDase活性的比较((x)s,n=7)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术p<0.05,**p<0.01。
   3辛伐他汀体外代谢测定
   3.1色谱情况
   辛伐他汀保留时间为2.5min,与反应体系中其他杂质基线分离良好。
   3.2辛伐他汀标准曲线
   曲线方程为:y=4096.7x-110.22(R2=0.9995),结果表明辛伐他汀浓度在1~1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法将辛伐他汀的最低检测限定义在1μg·mL-1。
   3.3精密度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10μg·mL-1;6μg·mL-1;1μg·mL-1的日内、日间的RSD分别为:1.44%、1.72%;1.57%、1.83%:2.2%、2.81%。
   3.4回收率实验结果
   辛伐他汀浓度在1 ug·mL-1;6 ug·mL-1;10 ug·ML-1的相对回收率及相应RSD分别为:103.33%、2.2%;99.37%、1.58%:99.53%、1.44%。
   辛伐他汀浓度在1 ug·ML-1;6 ug·mL-1;10 ug·mL-1的绝对回收率及相应RSD分别为:96.27%、2.26%;97.18%、1.58%:97.12%、1.44%。
   3.5稳定性试验
   分别于1、3、7、10、14d进样测定,辛伐他汀浓度在1、6、10μg·mL-1的RSD分别为2.10%、1.06%、1.83%。
   3.6辛伐他汀体外反应结果
   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B组和高剂量银杏叶组辛伐他汀体外代谢均显著加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银杏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辛伐他汀体外代谢并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果见表3。
   表3各组辛伐他汀体外代谢情况比较((x)±s,n=6)
   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讨论
   1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450缩写CYP450,是一种单加氧酶,由于还原性的P450与一氧化碳的复合物在波长45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而得名。CYP450参与了绝大多数药物的代谢,是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经历两步反应,第一步为Ⅰ相反应,其间药物被氧化、还原或水解为极性更大的代谢物,催化Ⅰ相反应的关键酶即为CYP450。在CYP450的大家族中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主要为CYP1、CYP2、CYP3家族中7种重要的亚型:CYP1A2(占CYP450代谢总药物的4%)、CYP2A6(2%),、CYP2C9(10%)、CYP2C19(2%)、CYP2D6(30%)、CYP2E1(2%)、CYP3A4(50%)。
   2银杏叶提取物与细胞色素P450
   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两大类,分别为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其中黄酮约占24%,主要包括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及其甙类化合物;萜内酯类约占6%,以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为主。有研究表明槲皮素和山萘酚可以明显抑制CYP3A的活性,并推测其作用环节可能发生在表达后水平。另外有人在研究中发现,银杏叶的另一类主要成分三萜内酯类化合物,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对CYP3A也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照此来推测,我们较容易认为银杏叶提取物整体应该抑制CYP3A的活性,但是国外的一项研究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3银杏叶提取物与辛伐他汀
   在本实验条件下,低剂量银杏叶制剂与辛伐他汀合用时,并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发生,提示两药在常规剂量下的合用是基本安全的;而在高剂量银杏叶组(相当于临床常用剂量的10倍),银杏叶提取物则可以明显促进辛伐他汀的体外代谢,酶学研究也表明,高剂量银杏叶制剂可以诱导大鼠体内CYP3A的活性。综合以上结果,可以推断当高剂量银杏叶制剂与辛伐他汀合用时很可能会降低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辛伐他汀的疗效。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大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相当于临床常用剂量的10倍)对实验大鼠肝微粒体CYP3A的活性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导作用,此作用虽弱于苯巴比妥钠阳性组,但足以引起同CYP3A底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辛伐他汀的体外代谢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推断当辛伐他汀与大剂量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合用时,可能会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到辛伐他汀的疗效。而低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相当于临床常用剂量)由于对CYP3A活性及辛伐他汀的体外代谢没有明显影响,推断在临床的常规剂量下,银杏叶提取物可能不会同辛伐他汀及其他CYP3A底物发生明显的药代学相互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