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经济下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6h】

开放经济下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家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1.3.2 区域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1.3.3 产业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1.3.4 企业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1.4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与贡献

第2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2.1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回顾

2.1.1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1.2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2.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况

2.2.2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情况

2.2.3 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2.3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2.3.1 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2.3.2 国际制造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

2.3.3 中央和地方巨大的投资所引发的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

2.3.4 全球金融危机所提供的走出去的机遇

2.4 小结

第3章 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经济发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3.1 全球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3.1.1 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3.1.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3.2 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状况

3.2.1 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

3.2.2 外资并购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成为重要投资方式

3.2.3 外资并购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和态势

3.3 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经济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正面影响分析

3.3.1 通过引进技术,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3.2 进口贸易可以改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

3.3.3 出口贸易可为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3.4 外资并购有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3.4 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经济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分析

3.4.1 FDI导致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级差”的稳定化和扩大化

3.4.2 FDI的挤出效应导致我国产业的畸形发展

3.4.3 外资并购造成民族品牌的大量流失

3.4.4 外资并购使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丧失研发能力

3.4.5 外资并购侵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

3.4.6 外资并购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能力

3.4.7 外资并购后外商侵害中方职工劳动就业权

3.4.8 对外国零部件的依赖限制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产业保护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措施

4.1 产业保护理论的历史渊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4.1.1 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理论的起源

4.1.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4.1.3 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

4.1.4 普雷维什贸易保护论

4.1.5 刘易斯的产业保护理论

4.1.6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4.1.7 管理贸易理论

4.2 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贸易与投资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4.2.1 自由贸易理论的依据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4.2.2 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永远取决于对本国的利益的权衡

4.2.3 当今发达国家都是通过贸易保护而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

4.2.4 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的封锁

4.2.5 我国装备制造业符合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标准

4.2.6 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护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4.3 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贸易与投资保护的措施

4.3.1 对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企业给与研发与生产补贴

4.3.2 加大对民族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采购和政府扶持的力度

4.3.3 对能替代进口的国内装备制造业产品实施适度的保护

4.3.4 重大装备制造业企业合资不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

4.3.5 加强外资并购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安全或国家安全审查

4.4 小结

第5章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

5.1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5.1.1 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5.1.2 国内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5.1.3 本文对创新型国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与理解

5.2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5.2.1 为“国货国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5.2.2 建立国家级装备制造业竞争情报搜集与发布机构

5.2.3 积极创建廉洁、向上的社会环境,激发全民的爱国与创新热情

5.2.4 设立全国创新日,大力培育和普及创新文化

5.2.5 制定装备制造业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确保其全面协调发展

5.2.6 加大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攻关力度

5.3 小结

第6章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

6.1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6.1.1 国外对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6.1.2 国内对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6.1.3 本文对创新型区域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和理解

6.2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6.2.1 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更加重视有较强内在经济和科技联系的区域

6.2.2 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2.3 加强产业政策对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6.2.4 加强区域创新的环境建设

6.3 小结

第7章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

7.1 产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7.1.1 国外对产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7.1.2 国内对产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7.1.3 本文对产业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的定义和理解

7.2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的措施和途径

7.2.1 制定合理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

7.2.2 集中产业内的一切资源对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7.2.3 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集团

7.2.4 消除阻碍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短板

7.2.5 在研究与开发层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2.6 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振兴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中坚作用

7.3 小结

第8章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

8.1 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8.1.1 国外对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8.1.2 国内对企业创新体系研究的历史演进

8.1.3 本文对创新型企业与企业创新体系的定义和理解

8.2 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的途径和措施

8.2.1 加强对企业家进行企业家素质和民族使命感的培养

8.2.2 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以引进技术为起点的跨跃式创新

8.2.3 培育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

8.2.4 通过对外并购获取企业所需的优势资源

8.2.5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员工日常工作中的创新积极性

8.2.6 以经济绩效为目标,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企业成为利益主体

8.3 小结

第9章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9.1 研究的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配套还要依靠国外,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这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因此,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迫在眉睫。
   本文在综述产业保护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我国开放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视角与途径,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和阐述了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措施与路径。
   全文共9章,分为4个模块。
   第1章导论,单独构成一个模块。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论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等。
   第2、3章为实证分析模块。第2章主要论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3章主要论述世界装备制造业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状况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第4—8章为理论与规范分析模块。第4章在综述了产业保护理论与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扶持与保护的理由,并提出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第5章在综述了国家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第6章在综述了区域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第7章在综述了产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第8章在综述了企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如何构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
   第9章结论,单独成为一个模块。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与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本论文所形成的创新点如下:
   创新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探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出路问题。提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要善于积极深入挖掘和捕捉发展机遇。当今,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经济开放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它们给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善于积极主动利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所带来的先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和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外,也要注意避免上述途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如过分对引进技术的依赖而放弃自主创新、外资对民族品牌的扼杀以及对市场的垄断等。
   创新点之二:在全面梳理有关产业开放与产业保护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验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协调保护与开放的关系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离不开对装备制造业的适度扶持与保护。
   纵观当今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美、日、德、意、英、法和后来的韩国,发现它们的发展与强大无一不是通过各种贸易与非贸易保护措施和各类扶持政策发展起来的。当今的全球装备制造业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绝大多数行业属于垄断竞争状态,有些关键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差,产业集聚水平低,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和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把处于弱势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放在一个起跑线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保护,两者缺一不可。
   创新点之三:从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维度,分别论证了建立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历史表明,自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会把自己研发的顶尖的设备和技术输出到别的国家,尤其是输出到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既使发达国家的企业愿意向我国较为先进的技术,企业所属的政府还不一定同意。发达国家输出给我国的技术只是相对于我国而言是先进技术,即便是这种情况,作为输出方的跨国公司还想尽办法防止技术等的外溢。如果我国一味地引进国外的二流技术而放弃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国只能依赖和受制于国外技术而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跑,从而最终造成我国经济的“二元产业市场结构”。
   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它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需要有巨额的资金支持。它涉及的产业面广,要求提供支持的部门多。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许多基础性产业如材料、电子和基础元器件等还严重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一定是耗时、耗力和充满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强调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体地位而忽略与自主创新有关的创新支持体系,这显然是不对的,企业也是完成不了这种重任的。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根据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因素的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从四个层面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支持体系,即: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
   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国家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从中央政府的职责、能力,从国家机器的权力与义务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为使用国货提供法律保证;建立装备制造业竞争情报机构;培育及普及创新文化:加大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及基础应用研究;构建和谐创新环境等。
   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区域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从地方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构建有较强内在经济和科技联系的区域;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产业政策对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加强区域创新的环境建设等。
   在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产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装备制造业某一产业的角度出发,以提升该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的,从产业所属政府管理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或产业所属或与该产业有关的教育机构、中介机构等的职能与作用方面,阐述了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制定合理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集中产业内的一切资源对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集团;消除阻碍整个产业创新发展的短板;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在构建企业创新体系方面,在综述了企业创新体系国内外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装备制造业某一企业的角度出发,以打造创新型企业为目的,阐述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加强对企业家进行企业家素质和民族使命感的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以引进技术为起点的跨跃式创新;培育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对外并购获取企业所需的优势资源等。
   综上所述,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要积极利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要给与我国装备制造业适当的扶持与保护,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加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