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探讨——以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6h】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探讨——以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文献综述

2.前言

2.1 研究背景

2.1.1 需求

2.1.2 国家政策支持

2.2 “医养结合”概念阐述和研究范围

2.2.1 概念阐述

2.2.2 研究范围

2.3 研究思路和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方法

2.4 研究目的和意义

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析

4.“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融入中医特色服务的优势

4.1 “治未病”理念,减少疾病负担

4.2 个体化诊疗,有效控制疾病

4.3 非药物养生,提高生存质量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的可行性分析

5.1 服务可及性

5.2 服务便捷性

6.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推行情况

6.1 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概况

6.2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建立现状调查

6.3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构建

6.3.1 硬件设施

6.3.2 医护人员配备

6.3.3 技术支持

6.4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服务对象

6.5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服务内容

6.6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服务效果

7.“医养结合病房”模式建设过程中问题及建议

7.1 健全医疗保险机制,进行老年护理保险尝试

7.2 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缓解基层医务人员紧缺问题

7.3 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体系

7.4 建立政府部门统一协调机制,制订统一标准

8.结论

8.1 社区卫生服务是值得尝试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8.2 在老年卫生服务中加入中医药服务内容具有中国特色及优势

8.3 建立社区“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是缓解未来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显示,2013年,我国城乡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00万,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0%。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失独老人这四类特殊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单纯居家养老以及机构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这四类老人特殊的医疗护理需求及健康养老的期望。
  而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往往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困境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增加费用,也给家属增加了负担。在未富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问题,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很多地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去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的基本标准,对设置在养老机构内的医务室、护理站,从人员、房屋、设备、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只要有一个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门槛大大降低。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可以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二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这种情况目前比较普遍,很多社区,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三是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这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四是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现有的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开办养老服务。医疗机构可以转变成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为周围社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养老医疗服务。
  本文在对四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着重对第四种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服务进行深入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医疗机构,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尤其是在城市普遍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拥有方便、经济、可及性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显得更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维护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健康养老是我国独有的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优势和特色,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物和我非药物手段、特性调节老年人群人体机能,使老年人群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医学和文化的瑰宝,也是健康中国建设中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同时,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医疗优势,是老年人最愿意接受的医疗服务项目,是养老、助老、防老不可或缺的服务内容。
  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实现“街坊式”医疗养老服务,既满足了老年人故土难离的情结,解决了大医院不愿意收、家庭又无法进行医疗照护的难题,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道路提供了有益探索。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孙河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构建过程描述,总结其在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模式”的可行性,以期探索一条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老年医疗养生服务模式。为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提供有效方案。
  本文大致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总结近几年国内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当前国内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老年养生的记载;第二部分前言,主要论述研究背景,回顾当前对“医养结合”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整篇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三部分对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行分类,并加以案例分析,针对每种模式类型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第四部分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融人中医特色服务的优势进行详尽描述;第五部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的可行性分别从服务可及性及便捷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对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推行情况从现状调查问卷到整体构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第七部分以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设“医养结合病房”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八部分总结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病房”是缓解未来老年医疗服务需求压力的可行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的有益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