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DSP的阵列式中医脉象检测方法硬件系统研究
【6h】

基于DSP的阵列式中医脉象检测方法硬件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中医脉诊研究的发展

1.1脉学的形成与发展

1.2脉象图形化的尝试

1.3脉搏、脉象、脉象图

1.4脉象研究的意义

1.5脉象仪研究概况

1.6论文研究内容:

1.7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脉象检测方法硬件系统

2.1中医脉象信号的特点:

2.2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器阵列

2.3脉象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2.4系统硬件方案

2.4.1 DSP的选用

2.4.2 AD芯片的选用

2.4.3 USB芯片的选用

2.4.4脉象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

2.5系统固件方案

2.6系统软件驱动方案研究

第三章脉象检测系统硬件电路

3.1 DSP最小系统设计

3.1.1电源电路研究

3.1.2时钟电路设计

3.1.3外部数据存储器扩展

3.1.4串口通讯电路

3.2模拟信号采集部分硬件研究

3.3 USB电路研究

3.3.1 EZ-USB FX2芯片介绍

3.3.2 EZ-USB FX2接口模式选择

3.3.3 EZ-USB FX2芯片电路

第四章脉象检测系统的固件设计

4.1 CCS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4.2系统监控固件研究

4.2.1时钟及看门狗设置

4.2.2串口通讯固件研究

4.2.3 AD转换控制固件研究

4.2.4 TMS320F2812与EZ-USB FX2之间的数据交换

4.3数字滤波固件设计

4.3.1低通滤波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3.2低通滤波器的编程设计和仿真

第五章USB驱动研究及实验结果

5.1 USB固件驱动研究

5.1.1固件程序框架

5.1.2块传输

5.1.3 EZ-USB FX2固件设计

5.2主机应用程序

5.3实验结果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工作总结

6.2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综述 中医脉象客观化进展

展开▼

摘要

中医学以整体观和平衡观为核心,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理论和诊疗体系。脉诊在中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诊脉可以了解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以探测病因、病位、预测疗效等。长期以来,脉象学的传授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现代化的脉象信息检测方法。 脉象检测方法研究是中医学的前沿课题。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在研制脉象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现有的脉象检测装置或者信息量不足(单点、单压力),或者所得信息与中医脉诊理论不直接相关(光电、阻抗容积),或者信息提取方式有别于传统中医脉诊方法(某些刚性多点脉象检测装置)等,仍然还不能满足脉象信息客观化的要求。脉象检测方法还有待改进。 本研究从仿生学的观点出发,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更为丰富、相关性更强的脉诊信息。并经过信号分析与多信息融合处理,构建为更接近中医脉诊指感描述的动态三维指感脉图,从而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像检测方法。 在分析中医脉象信号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医脉象检测系统硬件电路,构建了基于DSP的固件系统,完成了USB块传输模式下的驱动和上位机应用程序。硬件电路设计中,采用64点面接触柔性阵列式压力传感器采集寸口处桡动脉的脉象信息,经过16位高分辨率高速多通道的模数转换芯片AD7656转换成数字信号,由TMS320F2812 DSP芯片对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经由USB2.0芯片CY7C68013传输给上位机;基于DSP的固件系统部分,实现了采集模式选择,AD芯片的控制,串口通信,与USB2.0芯片进行数据交换以及简单的数字信号滤波等功能;深入研究了USB2.0协议和EZ—USB FX2芯片的功能,基于Cypress公司提供的开发包,分别采用keilC和Visual C++实现了固件驱动程序和上位机驱动程序。基于Visual C++6.0软件平台,编写上位机应用程序实现了脉象信号的初步显示、保存等基本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