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外阴美学初步研究及基于小阴唇精细解剖的小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式改良
【6h】

女性外阴美学初步研究及基于小阴唇精细解剖的小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式改良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测量的相关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汉族及维族女性外阴形态测量值

3.2 不同生育状态对外阴形态的影响

3.3 与外阴测量参数有关的因素

3.4 小阴唇不对称的发生率

4.讨论

4.1 女性外阴系统测量研究的概况

4.2 汉族与维族女性外阴形态差异

4.3 生育对女性外阴形态的影响

4.4 阴蒂头的大小及其相关因素

4.5 小阴唇的大小及其对称性的相关问题

4.6 本研究的限制和不足

5.结论

二、小阴唇精细解剖的初步研究

1、实验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一般情况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解剖学结果

3.2 组织学结果

4.讨论

4.1 小阴唇的血供模式及其与阴蒂包皮血供的关系

4.2 小阴唇组织神经分布的相关研究

4.3 淋巴水肿对于小阴唇肥大发生机理的解释

4.4 本研究的限制和不足

5.结论

三、小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式改良的临床研究

1.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结果

3.1 手术时间

3.2 随访时间

3.3 术后效果

3.4 并发症

4、讨论

4.1 小阴唇缩小整形术的术式选择

4.2 联合楔形切除-弧形切除法小阴唇缩小整形术的特点

4.3 手术要点及常见问题

4.4 合并包皮臃肿问题的处理

4.5 本研究的不足和限制

5、术式总结及评价

全文总结

创新点

本课题的不足和限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所发表文章和学术交流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结构数据测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
  测量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结构的数值,为建立我国正常女性外阴形态数据库提供初步资料,比较汉族和维族在外阴形态上的差异性,分析影响女性外阴形态的因素,评估小阴唇不对称性的发生率,为涉及女性外阴修复重建、女性外阴美容手术、男-女变性手术组织分配提供基线数值和形态学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参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新疆石油地质调查处职工医院的女性体检人群进行外阴测量,并记录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民族、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态、孕次、产次、经阴道产次、性生活次数。共测量汉族女性234人,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4.34岁,维族女性278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0.03岁。分别计算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测量参数均值的95%可信区间,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对外阴测量参数与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经阴道产次、性生活次数等一般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女性外阴形态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主要测量参数均值95%可信区间:汉族和维族正常女性阴蒂包皮长度为(24.55~25.60)mm、(21.30~22.44)mm,会阴体长度为(20.77~22.00)mm、(21.19~21.96)mm,小阴唇底边长为(48.00~49.97) mm、(52.05~53.55) mm,小阴唇宽(左侧)为(12.14~13.70) mm、(10.49~11.59) mm,小阴唇宽(右侧)为(12.14~13.68) mm、(9.45~10.65) mm,大阴唇长为(84.00~86.43) mm、(83.56~85.20) mm,大阴唇宽为(25.08~26.15) mm、(27.14~27.86) mm。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测量值存在较多差异。女性外阴形态与年龄、BMI、孕次、产次、经阴道产次和性生活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生育尤其是经阴道产次对会阴体长度有一定的影响。小阴唇的宽度与经阴道产次和性生活次数有一定关系。在汉族和维族人群中,双侧小阴唇完全对称的女性仅占5.6%(13/234)和5.8%(16/278)。
  结论:
  我们得到了新疆地区汉族和维族正常女性外阴测量值,为我国女性外阴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初步数据,汉族和维族女性外阴测量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外阴形态与年龄、BMI、孕次、产次、经阴道产次和性生活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小阴唇不对称是正常女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部分小阴唇精细解剖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明确中国女性小阴唇的组织学特点,初步探索血管、淋巴管、神经走行分布的一般规律,探讨小阴唇肥大的病理机制,用于指导小阴唇手术术前设计,科学评价现有的小阴唇整形术术式的合理性,为手术术式的改良提供解剖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标本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固定标本2例,新鲜标本12例,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废弃小阴唇组织共30块。分别顺行灌注、逆行灌注后,进行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血管走行的模式,并进行拍照。将术中切除后废弃的小阴唇组织块缝合丝线标记内外侧,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常规组织学检测(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染色和D2-40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图像分析,光镜下观察并计数小阴唇内外侧区域S100染色阳性神经细胞,计数小阴唇组织中D2-40染色阳性的淋巴管数量,测量组织面积和扩张淋巴管最大内径,计算淋巴管密度,分析小阴唇的神经分布是否存在内外侧区域的差异,比较不同大小的小阴唇其淋巴管最大内径和密度。
  结果:
  1、小阴唇的血供模式并不固定,包括主干型和平行型两种,且与小阴唇的形态有一定关系。小阴唇动静脉没有明显的伴行关系。阴部外浅动脉在向小阴唇走行过程中发出动脉分支营养阴蒂包皮。
  2、小阴唇内侧面与外侧面的神经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主干神经束到内外侧表皮的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
  3、不同宽度的小阴唇淋巴管个数、淋巴管密度和扩张淋巴管的最大内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小阴唇组织的血供模式并非全部呈与边缘平行的动脉弓,可能因小阴唇的形态不同而异。小阴唇的神经主干居于组织中央,内外侧神经均匀分布。不同宽度小阴唇淋巴管定量分析无明显差异,淋巴水肿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小阴唇肥大的发生机理。以上特点对小阴唇缩小整形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小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式改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基于小阴唇组织结构的特点,将主要的两种手术方法楔形切除法和弧形切除法结合起来,达到既可灵活设计又能同时保留两种方法的优点,为小阴唇缩小整形术提供一种实用、安全的手术方式,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
  资料与方法:
  从2009年1月到2014年3月,我们共实施了524例小阴唇缩小整形术。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边缘切除法、楔形切除法、改良中后部去皮法及本研究中使用的联合法。本组共49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25~45岁。双侧肥大者重新设计小阴唇宽度,单侧肥大者以健侧为参考设计切口,全部应用联合楔形切除法和弧形切除法阴唇缩小整形术,要求患者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返院随访。
  结果:
  术前存在摩擦不适、妨碍性交、卫生不良等问题的患者术后均有显著改善。65.3%(32/49)患者在术后2个月恢复了性生活,未诉不适感。2例切口缝合处有V形裂开,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对形态及功能改善均满意。
  结论:
  该联合法行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临床实用性极高的手术方法。对于小阴唇中重度肥大及双侧不对称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方法选用。

著录项

  • 作者

    曹玉娇;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整形)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强;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外阴手术;
  • 关键词

    小阴唇缩小; 术式改良; 楔形切除法; 弧形切除法; 女性外阴美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