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单中心83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6h】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单中心83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单中心83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摘要

前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复发/难治骨髓瘤诊治进展:第19届EHA热点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治疗

附录1 缩略词表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临床研究——单中心83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目的: 多发性骨髓瘤(MM)中浆细胞的增殖通常局限于骨髓,但有极少数患者在起病之初,或者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D)。这部分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预后较差。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中国MM患者中EM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预后及与治疗的关系,并对EMD的不同定义进行比较。
  方法: 对我院自1993年至2013年834例连续性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因EMD定义存在分歧,本文先采用严格髓外病变(strict EMD,sEMD)的定义进行相关分析,之后对单纯骨旁髓外病变(bone-related EMD,bEMD)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分为以下两个部分:①就sEMD进行的分析显示:初诊MM患者发生sEMD的比例为4.8%(40例)。治疗过程中发生sEMD的比例为3.4%(28例)。与发病时无sEMD的患者相比,具有sEMD的MM患者具有显著较高的乳酸脱氢酶水平(中位值299.2U/L比185U/L,P=0.003)、显著较高的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P53缺失发生率(34.5%比11.9%,P=0.037)。sEMD复发/进展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存在sEMD、IgD型骨髓瘤、FISH示P53缺失为sEMD复发/进展的高危因素(HR分别为16.1、6.29、2.44,P值均<0.05)。sEMD复发/进展与前期是否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之间未显示明显相关性(HR分别为1.232、1.112、0.697,P值均>0.05)。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伴sEMD是MM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初诊时存在sEMD与不存在sEMD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5个月和40个月(P<0.001),两组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1.5个月和25个月(P<0.001)。②就bEMD进行的分析显示:初诊MM患者中bEMD的发生率为4.8%,随访过程中发生率为0.5%。初诊伴bEMD患者与伴sEMD患者相比,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较低,治疗后的总体反应率(ORR)明显较高。与无EMD患者相比ORR无显著性差异。在未接受ASCT的患者中,初诊时存在bEMD、sEMD、及无EMD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7.5个月、14.0个月和38.0个月,三组患者的中位TTP分别为27.0个月、11.5个月和22.0个月。初诊伴bEMD患者预后(OS和TTP)与无EMD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与sEMD患者相比明显较优(P<0.05)。
  结论: 初诊发生sEMD患者具有明显较高的LDH水平和P53缺失发生率(FISH检测)。随访中发生sEMD复发/进展与初诊时存在sEMD、IgD型骨髓瘤、FISH示P53缺失相关,与前期是否接受ASCT、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硼替佐米治疗无明显相关。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存在sEMD是MM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单纯骨旁EMD对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
  第二部分复发/难治骨髓瘤诊治进展:第19届EHA热点报告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始终是MM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2014年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围绕复发/难治MM,从定义、预后、治疗策略到新的药物进行了详细完整的阐述。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新药在这一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诊治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