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抗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和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6h】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抗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和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SS-OCT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第一节 SS-OCT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学改变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局限

6.结论

第二节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学变化的亚组分析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局限性

6.结论

第二部分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房水和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局限

6.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阿柏西普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SS-OCT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的脉络膜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第一节 SS-OCT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学改变
  目的:用SS-OCT观察PCV和wAMD的脉络膜形态学特征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试验。本研究实验组纳入从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未经过治疗的wAMD11例11只眼和PCV24例24只眼,对照组纳入50岁以上健康人11例22只眼。实验组经FFA和ICGA确诊后,每4~6周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次,连续3次。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及随访时均行SS-OCT横断面影像扫描,用SS-OCT电子卡尺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 thickness,CRT)、SFCT和脉络膜最大血管直径(choroidal maximal vessel diameter,MVD)。
  结果:治疗前wAMD患者logMAR VA为0.94±0.59,PCV患者为0.73±0.40,对照组为0.06±0.10,PCV组的logMAR视力与wAMD组无明显差异;wAMD组的CRT为318.73±101.83μm,PCV组为421.38±164.19μm,对照组为185.48±20.30μm,PCV组的CRT明显大于wAMD组。治疗后,PCV组的logMAR视力为0.47±0.28,较前明显改善,wAMD组的logMAR视力为0.75±0.42,较前无明显改善;PCV组的CRT为268.06±129.31μm,wAMD组为169.05±90.36μm,均较前明显降低;PCV组的SFCT为269.77±93.38μm,wAMD组为120.36±63.33μm,均较前明显降低;PCV组的MVD为184.68±63.95μm,wAMD组为120.91±53.50μm,均较前明显降低。
  结论:PCV患眼的SFCT较健康人眼和wAMD患眼厚,而wAMD患眼SFCT较健康人眼薄。PCV患眼的MVD明显大于wAMD患眼。可见,PCV和wAMD的视网膜脉络膜形态学有明显差异,SFCT、MVD可以用于两种疾病的鉴别。wAMD、PCV及健康人的SFCT与MVD呈明显正相关。治疗后,wAMD和PCV的SFCT、MVD均明显下降,SFCT、MVD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
  第二节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形态学变化的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脉络膜增厚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变薄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wAMD脉络膜形态学和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反应的异同,以进一步揭示PCV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PCV的亚型属于wAMD的一种表现。
  方法:将第一节的PCV患者按SFCT大于等于或小于300μm,分为Thick-PCV组和Thin-PCV组,各12例12只眼,比较两亚组与wAMD组患者治疗前后logMARVA、CRT、SFCT、MVD的异同和变化趋势。
  结果:治疗前,wAMD组的logMAR VA为0.94±0.59,Thick-PCV组为0.73±0.41,Thin-PCV组为0.73±0.41,三组间视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wAMD组的CRT为318.73±101.83μm,Thick-PCV组为338.96±105.81μm,Thin-PCV组为503.79±174.21μm,Thin-PCV组的CRT明显大于wAMD组和Thick-PCV组,而wAMD组和Thick-PCV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wAMD组的logMAR VA为0.75±0.42,较前无明显改善,Thick-PCV组为0.43±0.31,较前明显改善,Thin-PCV组为0.50±0.26,较前明显改善;wAMD组的CRT为169.05±90.36μm,Thick-PCV组为203.12±69.73μm,Thin-PCV组为333.00±144.57μm,均较前明显降低。
  结论:Thick-PCV患眼的SFCT、MVD较Thin-PCV和wAMD厚,而Thin-PCV和wAMD间脉络膜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抗VEGF治疗后wAMD组和Thin-PCV组CRT、SFCT、MVD均明显下降,而Thick-PCV治疗后MVD无明显变化,推测Thick-PCV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Thin-PCV可能是AMD的一种亚型。
  第二部分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房水和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目的:通过测定PCV及wAMD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血液及房水中45种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比较PCV和wAMD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纳入从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未经过治疗的患者49例49只眼,其中实验组wAMD患者11只眼,PCV患者24只眼,对照组即欲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4只眼。PCV患者和wAMD患者经FFA和ICGA确诊后,每4~6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1次,连续3次。实验组每次玻璃体腔注药前和对照组白内障术前,均抽取房水样本100ul及血液2ml。用luminex方法检测45种细胞因子浓度: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 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RA(interleukin-1RA,IL-1RA)等。分别比较房水和血清中治疗前wAMD、PCV及正常人之间45种因子浓度的差异,以及wAMD和PCV在抗VEGF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房水中,wAMD组和PCV组中IL-8、IL-18、IL-21、IL-31、LIF、SDF1-α、FGF-basic、VEGF-A、VEGF-D浓度均明显升高;BDNF、HGF、IP-10、MCP-1、IL-13均明显降低。治疗前,血清中,wAMD组和PCV组中EGF、Eotaxin、GMCSF、MCP-1、MIP-1β、IL-8、IL-21、IL-31、LIF、SDF1-α、VEGF-A、VEGF-D浓度明显升高;PDGF-BB明显降低;FGF-basic在wAMD中明显升高,但PCV组中无差别。治疗后,房水中,wAMD组和PCV组中HGF、IL-12p70浓度明显升高;IL-18、IL-21、LIF、SDF1-α、VEGF-A、VEGF-D均明显降低;IL-8、IL-23、PDGF-BB只在wAMD组下降,在PCV组中无明显改变;MCP-1、IL-13只在wAMD组升高,在PCV组无明显改变;GMCSF、IP-10只在PCV组升高,在wAMD组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血清中,wAMD组和PCV组HGF浓度均明显升高;IL-21、LIF、SCF、SDF1-α、VEGF-A、VEGF-D均明显降低;IL-8只在wAMD组降低,PCV中无改变;IL-2、IL-6、NGFβ只在PCV组降低,在wAMD组无明显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wAMD和PCV两种疾病明显相关的细胞因子分别是HGF、IP-10、MCP-1、IL-13、IL-31、LIF、SDF1-α、VEGF-A、VEGF-D。
  GROα、IL-1β、IL-1α、IFNγ、IFNα、IL-7、IL-9、IL-10、IL-22、TNFα和TNFβ低于检测下限。
  结论:wAMD组的房水IL-8和IL-12p70浓度和血清LIF浓度均明显高于PCV组,提示IL-8、IL-12p70和LIF能用于鉴别wAMD和PCV。房水中VEGF-A、VEGF-D、IL-13、IL-31、LIF、SDF1-α、HGF、IP-10、MCP-1的浓度改变,血清中MCP-1、PDGF-BB、VEGF-A、VEGF-D浓度改变可将wAMD和PCV明显区别于对照组。wAMD和PCV患者房水、血清中VEGF-A、VEGF-D浓度较对照组高,在两种疾病中无明显区别,抗VEGF治疗后浓度的改变可以用于评估疗效。促血管生成因子、抑血管生成因子、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共同参与wAMD和PCV的致病过程,应重视免疫失调和慢性炎症在wAMD和PCV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些细胞因子的眼部作用不明,变化趋势和既往研究及全身作用机理不相符,仍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