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体教结合”研究现状

2.1.2国内“体教结合”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体教结合”相关概念的阐述

4.1.1“体教结合”提出的背景

4.1.2“体教结合”的概念

4.1.3 竞技体育的概念

4.1.4 体育运动学校的概念

4.2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现状分析

4.2.1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招生情况现状分析

4.2.2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训练、学习现状分析

4.2.3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后勤保障现状分析

4.2.4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4.2.5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奖励机制现状分析

4.2.6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

4.2.7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特色和成功经验的分析

4.3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4.3.1 运动员学生学籍管理问题

4.3.2 体校校园建设标准问题

4.3.3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读训矛盾问题

4.4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完善策略

4.4.1 加强学校师资素养的培育

4.4.2 加强学校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

4.4.3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体校管理水平

4.4.4 发展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4.4.5 结合实际,走温州体校竞技体育特色之路

4.4.6 加强学校与运动员父母的沟通

4.4.7 注重体育训练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4.4.8 学习和训练两者都要重视

4.4.9 创造班级集体学习的氛围

4.4.10 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4.4.11 培养运动员学习的兴趣

4.4.12 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

4.4.13 有效体现文化教师价值认同感

4.4.14 继续提倡心桥“快乐体操”的理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B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人员等的调查问卷

附录C 对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的专家访谈内容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竞技体育道路,探索温州体校科学的、有效的、宽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体教结合”开始的背景和其相关的概念介绍,到对温州体校“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对温州体校招生机制、管理模式、奖励机制、培养机制、人才输出、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分析。温州体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新时期的不足之处,为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策略,力求使温州体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起到引领作用。根据对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论,同时,结合温州体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建议,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得出的结论:1.多年以来,温州体校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输送了大批专业的高水平体育人才,“体教结合”的成功培养人才机制成为全国首创,为全国其他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学校部门之间的管理集中,办事效率高,很多政策得以顺利落实,能将有限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
  3.注重载体建设,提升道德素养。学校定期通过以师德教育、党组织建设、道德讲堂建设等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
  4.注重细节规范,增强文明教育。通过规范晨会制度、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仪表、班级卫生、早晚自习、文明寝室等行规检查工作,加强运动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运动员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卫生和文明等习惯。
  5.温州体校的生源紧缺。家长认为竞技体育的训练很苦,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进竞技体育的生活,导致体校的招生达不到计划招生人数。
  6.温州体校的奖励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和运动员对其极不满意,原因在于奖励的标准很不理想,而且奖励的方式单一。
  7.学校的后勤保障很薄弱。食堂的食物种类不全,运动员想吃的食欲下降,学校的住宿环境不是很好,很多运动员的睡眠质量很差,影响运动员的学习效率。
  8.学校有效的监督反馈体系,能让学校教职工和运动员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让学校管理部门获得宝贵的一线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