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大兴区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实施状况个案研究
【6h】

北京市大兴区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实施状况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外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3.3 北京市小学“课后一小时”活动的背景

1.3.4 北京市小学“课后一小时”活动的组织原则与实施办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参与式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分析

3.1.1 枣园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分析

3.1.2 第八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分析

3.1.3 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分析

3.1.4 三所学校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特点总结

3.2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分析

3.2.1 枣园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分析

3.2.2 第八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分析

3.2.3 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分析

3.2.4 三所学校“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特点总结

3.3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分析

3.3.1 枣园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和课程分析

3.3.2 第八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和课程分析

3.3.3 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分析

3.3.4 三所学校“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特点总结

3.4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师资力量分析

3.4.1 枣园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师资力量分析

3.4.2 第八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师资力量分析

3.4.3 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师资力量分析

3.4.4 三所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师资力量特点总结

3.5学生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分析

3.5.1 枣园小学学生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分析

3.5.2 第八小学学生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分析

3.5.3 第九小学学生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分析

3.5.4 三所小学学生参与“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特点总结

3.6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分析

3.6.1 枣园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分析

3.6.2 第八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分析

3.6.3 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分析

3.6.4 三所学校“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特点总结

3.7 三所学校“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效果分析

3.7.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变化分析

3.7.2 学生对“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满意度对比分析

3.8 “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综合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14年北京市教委以大兴区小学为试点实施课外活动计划,其中“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是推行课外活动计划的关键。在“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初期,枣园小学、第八小学和第九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客观地分析枣园小学、第八小学和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各自的实施状况特点,旨在提高活动效果,促进“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顺利开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枣园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均采用了直线型的组织结构模型,但在具体活动地监督和检查中存在差异,且第九小学“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小组组织结构优于第八小学的组织结构,第八小学的组织结构优于枣园小学组织结构。
  2枣园小学、第九小学、第八小学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分别采用了兴趣班、普修班、“普修班+精品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3枣园小学、第九小学、第八小学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都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想,但在具体落实中受到了组织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影响。
  4枣园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师一般为在读的兼职学生,因此“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教师存在着专业素养不高的特点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5第八小学的“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变化效果最佳,枣园小学次之,第九小学最小;在满意度方面,第八小学的学生对“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大于枣园小学的学生,枣园小学的学生对“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大于第九小学的学生。
  6相对于其它两种组织形式,“普修班+精品班”是最为合理的组织形式,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