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6h】

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文献综述

2.1关于健身气功的研究

2.1.1国内对于健身气功的研究

2.1.2国外对于健身气功的研究

2.2关于健身气功师的研究

2.3相关领域关于资格认证的研究

2.3.1资格与资格认证的概念

2.3.2我国资格认证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3.3教师资格认证

2.3.4瑜伽师的资格认证

2.3.5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

2.3.6教练员资格认证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访谈法

3.2.3问卷调查法

3.2.4德尔菲法

3.2.5因子分析法

3.2.6层次分析法

3.2.7理统计法

4.结果与分析

4.1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4.1.2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必要性分析

4.1.3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可行性分析

4.1.4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的指标因子分析

4.2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2.1指标体系的概念

4.2.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3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4.2.4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4.2.5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的建立

4.3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权重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访谈提纲

附录B: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附录C: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研究专家调查表

附录D: 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研究专家调查表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健身气功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作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对其继承和发展是当代健身气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球体育产业化引领下,健身气功逐渐向着产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借鉴瑜伽师、心理咨询师、教师、教练员等资格认证方法,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化发展模式是当下健身气功职业化发展的可行路径。本研究试图从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角度,构建一套逻辑关系严谨且较为合理的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以期健身气功师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指导、继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健身气功职业化发展、促成行业规范化模式。本研究从理论入手,构建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指标体系,为健身气功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健身气功社会发展现状、其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从四个层面对健身气功师内涵、准入资格进行分析,对影响对健身气功是资格认证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以及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借鉴相关领域资格思路并结合健身气功师的特殊情况,对健身气功师入职资格进行梳理,并从德、理、技、能四个维度对健身气功师的准入资格深入探讨。
  健身气功在国内外发展主要是依托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和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联合推广作用,但是随着体育产业化职业化的纵深和人们对于健康指导的需求,借鉴其他领域成功经验发展健身气功职业化路线是促进当下健身气功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本研究确立了健身气功师的职业称谓和健身气功师的准入标准,通过内容分析,本研究确立从德、理、技、能四个维度对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进行探讨。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问卷,形成了11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本研究采用量化评分的方法对各个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项指标权重值,为健身气功师资格认证提供实际参考。
  健身气功师是一个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的职业,健身气功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和健康指导的责任使命,健身气功师必须具有德高、理明、技精、多能的基本素养,才能够符合健身气功师的行业入职资格;推动健身气功师的进程需要国内外健身气功事业者的共同努力。研究认为“健身气功师”符合当下行业规范化和健身气功产业化职业化的需求,应加大对健身气功师的相关研究和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