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双任务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6h】

认知双任务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ACL重建术后双侧对称性概述

2.2双任务操作

3 研究方法

3.1 受试者

3.2 研究方案

3.3 数据采集

3.4 数据处理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运动学测试结果

4.2动力学测试结果

4.3表面肌电测试结果

5 分析讨论

5.1认知干预前步态的对称性

5.2认知干预对步态的影响

5.3 认知干预对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5.4 局限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6~12个月患者步行过程中健、患侧的对称性,确定额外的认知负荷对ACL重建者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研究方法:
  ACL重建术后6~12个月的25名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常规步行和双任务情况下的步行测试。应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Vicon,100Hz)、三维测力台(AMTI,1500Hz)及表面肌电采集系统(Noraxon,1500Hz)同步采集受试者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参数。
  研究结果:
  (1)与健侧相比,患侧支撑中期和末期髋关节内收角度峰值、负荷反应期和支撑中后期髋关节外展力矩峰值、整个步态周期中屈膝角度峰值、支撑中期和支撑末期膝关节屈曲范围和患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均较小(p<0.05),预摆期髋关节外展角度峰值和髋关节伸展角度峰值均较大(p<0.05)。患侧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的肌电最大幅值和积分肌电值均大于健侧(p<0.05)。
  (2)认知双任务降低了预摆期伸髋角度峰值,摆动期髋关节屈曲角度峰值,整个步态周期中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以及支撑中期踝关节背屈角度峰值和跖屈背屈活动范围(p<0.05)。双任务情况下负荷反应期支撑末期和预摆期屈髋力矩峰值、负荷反应期以及支撑中后期膝关节伸展力矩和踝关节背屈力矩峰值均小于常规步行(p<0.05)。认知干预对健侧的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和半腱肌积分肌电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认知干预显著降低了患侧的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和半腱肌积分肌电值(p<0.05)。
  (3)认知任务干预增加了膝关节屈曲角度和屈伸活动范围的不对称性(p<0.05),改善了两侧髋关节内收角度的对称性和足内外翻活动范围对称性(p<0.05)。
  研究结论:
  (1)ACL重建术后6~12个月的患者双侧下肢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仍然不对称,且患侧腘绳肌活动度和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激活比均比健侧大。
  (2)认知干预总体上降低了步行时下肢的活动范围,且对患侧的影响更大。认知干预还降低了步行时患侧腘绳肌的激活程度,使其更接近正常状态。
  (3)认知干预增加了膝关节屈曲角度及其屈伸活动范围的不对称性,但改善了两侧髋关节冠状面内角度和力矩、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范围的对称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