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央行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研究
【6h】

我国央行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存款准备金制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之久,发达国家对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完成了四个演变过程,如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零准备金制度。对比西方各国逐渐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当前仍以其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而广泛运用。自从2007年起,央行先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达30多次,所谓的“巨斧效应”在我国并未出现。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点,专家对此褒贬不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复杂的前提下,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货币政策传导是否存在有效性以及有效性水平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经济变量传导模式出发,纵向分析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作用于信贷量、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三大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其中信贷传导渠道和货币供应量传导渠道主要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对中介目标的内部传导作用机制,而由于利率渠道的中介目标尚未市场化,主要以分析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SHIBOR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在我国的有效性较弱,没有起到理想的调控作用。同时为保证传导渠道的通畅,每章简要论述了货币政策的外部传导途径。随后本文又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出发,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与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等工具作用于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有效性,并简要分析各项工具在不同货币政策状态下的效率大小。研究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不仅自身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阻碍,其较之其他操作工具的有效性也比较薄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