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6h】

北京市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4 研究路线图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理论

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演进的动因

2.1.1 内部因素

2.1.2 外部因素

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2.2.1 配第-克拉克定律

2.2.2 库兹涅茨法则

2.2.3 钱纳里标准

2.3 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2.3.1 刘易斯模型

2.3.2 拉尼斯-费模型

2.3.3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2.3.4 乔根森劳动力流动模型

3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3.1 北京市产业结构演进及现状分析

3.2 北京市就业结构演进过程及现状分析

3.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3.3.1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3.3.2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3.3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关联性实证分析

4 北京市各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及预测

4.1 投入产出相关指标

4.2 基于北京市2010年投入产出表的模型预测

4.2.1 投入产出表部门调整

4.2.2 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及计算

5 结论

5.1 本文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就业增长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结构决定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但是就业结构的变动有时会脱离产业结构的变动,造成就业转换的滞后和就业增长的阻碍。研究二者之间的变动关系,找出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保证就业稳定增长,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北京市现有2000多万人口,劳动力资源应该说极其丰富,总体来说呈现出供过于求状态,就业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会随之进行调整,会对就业产生极大影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会选取1995年到2011年相关经济变量的年度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十多年来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论文借助产业结构理论以及就业结构理论,综述北京市产业发展以及居民就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现有的产业及就业问题做出识别和总结,分析其成因和机理。在理论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互动关系之后,通过统计方法以及就业弹性方法用数据证明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本文以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模型,对北京市各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相关系数和就业弹性的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存在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最大。但是,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为负值,并不意味着其增长不能促进就业,而是说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来说,在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第二产业的资金、知识以及技术的密集程度不断增高,这使得第二产业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减少雇用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企业效益。基于北京市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北京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本文建立了关于最终使用Y与各产业就业人数L之间关系的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2015年北京市各产业需要的就业人数,并与最新统计年鉴中各产业实际就业人数相对比,为北京市未来几年的产业和就业发展提供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