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与行为心理的交通枢纽商业过渡空间的研究
【6h】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与行为心理的交通枢纽商业过渡空间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2 研究现状

1.2.1 过渡空间研究现状

1.2.2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2 论文主要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实验测试法

1.4.2 分析归纳法

1.4.3 交叉学科研究

1.4.4 量化分析

1.5 实验概述与数据分析

1.5.1 实验概述

1.5.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过渡空间的心理需求

2.1 过渡空间心理需求概述

2.2 过渡空间功能与特点

2.2.1 过渡空间的功能分析

2.2.2 过渡空间的自身特点

2.3 过渡空间心理知觉特性

2.3.1 感觉阈限与接收程度

2.3.2 知觉定势与心理预判

2.3.3 认知容量与加工能力

2.3.4 相互作用与整体认知

2.4 过渡空间行为心理需求

2.4.1 可识别性

2.4.2 便捷性

2.4.3 舒适性

2.4.4 丰富性

2.5 满足心理的空间支持

2.5.1 增强空间识别性与认知度

2.5.2 强化分组布局与组团差异

2.5.3 提高空间互动性与整体性

2.5.4 均衡空间简洁性与复杂性

2.6 本章小结

3 过渡空间的行为模式

3.1 行为模式概述

3.2 过渡空间行为特性

3.2.1 行为分类

3.2.2 行为特征

3.3 影响行为的因素

3.3.1 分类差异

3.3.2 空间定向

3.3.3 空间定距

3.3.4 行为习性

3.4 满足行为的空间支持

3.4.1 简化空间线路

3.4.2 保持连续边界

3.4.3 统一标识信息

3.4.4 注意分流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心理空间与行为空间的异同

4.1 相似性

4.1.1 偏向“中程度复杂’’

4.1.2 强调“流线有序性”

4.2 差异性

4.2.1 分组布局与连续边界

4.2.2 组团差异与统一界面

4.2.3 标识位置与标识数量

4.2.4 线路布局与节点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物理空间设计策略

5.1 环境要素

5.1.1 色彩

5.1.2 声景

5.1.3 光环境

5.1.4 标志物

5.2 空间界面

5.2.1 界面形态选择

5.2.2 界面形式选择

5.2.3 界面内容设计

5.2.4 界面与空间尺度

5.3 标识设计

5.3.1 标识形式

5.3.2 标识位置

5.3.3 标识数量

5.4 线路组织

5.4.1 网络布局

5.4.2 分流组织

5.4.3 节点设计

5.5 功能布局

5.5.1 布局形式选择

5.5.2 不同形态布局组织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我国轨道交通已然进入大发展时期,单一功能的交通枢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轨道交通枢纽引入综合服务职能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交通与商业空间互相交织的过渡空间研究非常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枢纽商业过渡空间内人的行为活动为对象,以环境-心理-行为三者整体研究为切入点,阐明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逻辑关系,分别研究了心理特征与其对空间的需求、行为特征与其对空间的需求这两个方面,心理与行为对过渡空间具有各自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对空间设计提出不同层面的限定,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其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性体现在偏向“中程度复杂”与强调“流线有序性”,差异性体现在布局分组、边界连续、标识数量与节点设计等几方面,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人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做非现场对比实验,印证或调整两者需求下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差异性需求,对实验获得的物理指标量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寻找到此差异下过渡空间主要构成元素和相关设计策略与方法,即在环境要素、空间界面、标识设计、线路组织与功能布局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原则与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