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价值研究
【6h】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与传统地下商业空间的区别

1.3 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现状

1.3.1 国外现状以以特点

1.3.2 国内现状以及问题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研究方法论述

1.5.1 国内外文献研究

1.5.2 对不同研究方法的分析

1.5.3 对不同研究方法的总结

1.5.4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6 研究主要内容

1.7 论文框架

2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价值认知与构建

2.1 空间认知的相关理论

2.1.1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与环境认知

2.1.2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认知需求

2.2 空间认知与价值的关系

2.2.1 认知引导行为模式

2.2.2 行为满足需求丰富体验

2.2.3 需求体验决定价值

2.3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认知特征

2.3.1 空间属性

2.3.2 经济属性

2.3.3 社会属性

2.4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三大价值”体现

2.4.1 认知的空间属性决定空间价值

2.4.2 认知的经济属性决定经济价值

2.4.3 认知的社会属性决定社会价值

2.4.4 三种价值的相互关系探究

2.5 空间句法理论

2.5.1 空间句法与空间认知的建构

2.5.2 空间句法认知参数的确定

2.5.3 空间句法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2.5.4 空间句法在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的空间价值分析

3.1 影响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组构的要素

3.1.1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连接过度空间

3.1.2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的空间形态

3.1.3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意象要素

3.2 北京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客观描述

3.2.1 北京轨道交通地下商业概述

3.2.2 北京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类型

3.2.3 研究对象确定

3.3 北京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句法分析

3.3.1 东方新天地地下商业句法分析

3.3.2 西直门站地下商业句法分析

3.3.3 国贸站地下商业句法分析

3.3.4 不同平面类型句法变量分析

3.4 句法分析与空间价值

3.5 本章小结

4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济价值分析

4.1 轨道交通商业业态选择的影响因素

4.1.1 城市所在区位

4.1.2 客流特征及消费需求

4.1.3 不同站点业态选择建议

4.2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地下商业业态布置分析

4.2.1 东方新天地地下商业业态布置分析

4.2.2 西直门站地下商业业态布置分析

4.2.3 国贸站地下商业业态布置分析

4.3 业态配置与经济价值

4.4 本章小结

5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社会价值分析

5.1 影响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价值认知的主观感受

5.1.1 空间的舒适性

5.1.2 空间的可达性

5.1.3 空间的多样性

5.1.4 空间的场所意义

5.2 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社会价值主观评价设计

5.2.1 主观评价的目的与评价要素

5.2.2 主观评价分析方法

5.3 调研数据分析结果

5.3.1 均值、众数、中位数分析结果

5.3.2 因子结果分析

5.4 主观评价与社会价值

5.4.1 由均值、众数、中位数来看

5.4.2 由因子分析来看

5.4.3 访谈追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设计导则与案例应用

6.1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

6.1.1 总则

6.1.2 设计目标

6.1.3 设计过程

6.1.4 提升空间价值的设计要点

6.1.5 提升经济价值的设计要点

6.1.6 提升社会价值的设计要点

6.2 徐州轨道交通彭城广场站地下空间设计

6.2.1 项目背景介绍

6.2.2 项目意义介绍

6.2.3 现有地下商业空间存在的问题

6.2.4 空间价值提升

6.2.5 商业价值提升

6.2.6 社会价值提升

6.3 结语

6.3.1 主要结论总结

6.3.2 研究的创新点

6.3.3 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表索引

图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商业运行与资源的流动需要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作为支撑,轨道交通的大运量和快速特点,使其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域地下商业的开发。地下商业空间的运营成为实现线路盈利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空间设计和业态配置实现地下商业空间的价值表达就至关重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地下商业空间,从“认知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价值”的角度,提出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认知属性和价值构成,即空间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基于空间句法的拓扑理论以及空间关系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从不同价值的影响要素入手,逐一分析。
  对于空间价值的探讨,从空间的运行效率和空间的消费性出发,对影响空间拓扑关系的地下商业空间本身形式和交通与商业连接空间形式进行空间句法分析,探究不同空间形式对乘客认知的影响,提出保证交通换乘和商业活动的高效运行的设计要点。首先利用句法运算中线段分析、视域分析和人流模拟方法,结合整合度、穿行度和可理解度,对典型的线形空间、辐射空间和环形空间的空间属性量化研究,并对不同的空间形态的变体进行对比,分析空间利用效率和消费属性。然后运用句法参数对不同平面类型的认知五要素和连接空间进行解读,横向比较,总结提升空间价值的意向元素设计要点。
  经济价值的研究从乘客的经济行为与空间关联和不同商业业态特征出发。首先利用句法计算,建立乘客的商业行为与空间属性的关联,探索客流的商业行为、不同时段流量分布与空间形式、店铺面积等要素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平面类型的人流预测能力;然后通过案例走访,总结选择和布置不同商业业态的要点。
  社会价值的研究关注乘客导向,对三个典型平面类型的地下商业空间进行问卷调研,获得使用者对于不同空间要素的评价,运用跨学科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对要素进行降维分析,发现潜在的相关性,并计算因子权重,找到乘客对于不同类型空间的关注点和负评价的关键要素。
  依据分析的结果,以实现更多价值的创造为目的,笔者提出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并结合徐州轨道交通彭城广场站地下空间设计实践,参照导则,对原有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进行调整,实现价值的充分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