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6h】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研究

1.2.2 近百年来国内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研究概况

1.2.3 国内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传承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重点、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框架

2 传统道德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简述

2.1.1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道德学说介绍

2.1.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2.1.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关系

2.2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界定

2.2.1 “道德”的出现

2.2.2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和核心规范

2.2.3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

2.2.4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

3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形成及古代传承

3.1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初步形成

3.1.1 西周时期德、孝、礼等道德观念出现

3.1.2 春秋时期仁爱、忠孝道德观念产生

3.1.3 战国时期五伦四德、隆礼重法观念形成

3.2 两汉时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定型

3.2.1 董仲舒倡议“独尊儒术”、论证“三纲”“五常”

3.2.2 《白虎通义》钦定儒家至尊、再论“三纲”“五常”

3.3 魏晋隋唐时期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包容性发展

3.3.1 魏晋儒道结合与“以孝治天下”

3.3.2 南北朝隋唐民族融合显著影响社会道德生活

3.4 宋元明时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神圣化发展

3.4.1 统治者推崇儒学、强化纲常道德

3.4.2 思想家发展儒学、创建神圣理学

3.4.3 宋元明时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畸形发展

3.5 明清之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启蒙性变迁

3.5.1 思想界批判传统道德,渴求启蒙新观念

3.5.2 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严酷维护旧道德

4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代传承的原因分析

4.1 农耕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代传承的基本因素

4.1.1 农耕社会的稳定性及传承性决定了传统道德传承的可能性

4.1.2 农耕社会的重农抑商决定了传统道德传承的必要性

4.1.3 农耕社会士大夫维护和推动传统道德的具体传承

4.2 封建国家维护统治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代传承的根本因素

4.2.1 皇权维护需要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念支撑

4.2.2 国家发展需要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

4.2.3 秩序维护需要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念教化

4.3 宗法家族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代传承的内在因素

4.3.1 宗法家族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4.3.2 维护家族秩序需要传统道德观念的保障

4.3.3 乡村家族自觉宣扬道德教化

5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近代际遇

5.1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近代变革

5.1.1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意识

5.1.2 洋务运动时期初步比较中西伦理道德

5.1.3 戊戌变法时期尝试改造中国传统道德

5.1.4 辛亥革命时期提倡资产阶级“新八德”

5.2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近代际遇

5.2.1 新文化运动吹晌道德革命的号角

5.2.2 国民政府时期尝试复兴传统道德

5.2.3 中国革命道德对传统道德的扬弃与超越

6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改革开放前的双向境遇

6.1.1 社会主义新风尚体现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6.1.2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蕴含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超越

6.2 关于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与否定

6.2.1 否定传统道德的糟粕

6.2.2 否定传统道德的扩大化

7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

7.1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时代反思

7.1.1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自由化思潮冲击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7.1.2 20世纪90年代倡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

7.1.3 21世纪以来倡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7.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消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的智慧支持

7.2.1 当前社会道德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7.2.2 弘扬传统美德是消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的重要选择

7.2.3 党和国家的道德教化、政策引导应是当前道德建设的主导力量

7.2.4 以法辅德的奖惩机制、制度建设应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7.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持

7.3.1 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旧邦之新命

7.3.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7.3.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泉

7.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7.4.1 宏观上全方位加强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进校园

7.4.2 微观上强化优秀传统道德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结合

7.5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7.5.1 对内加强研究宣传和教育,激发人民的文化自觉

7.5.2 对外加强宣传交流与合作,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章:绪论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具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但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道德价值观念领域的多元化、多样化越来越复杂,社会道德危机倍受关注。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弘扬传统美德、吸取优秀历史资源已达成共识。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当代价值是时代要求的现实课题。
  第二章:传统道德概述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道德现象的认识与分析是我们今天讨论继承优秀传统道德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在中国,道德理念的出现历史久远,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体系以“三纲”为最高原则、以“五常”为核心内容对中国社会影响至深。以现代眼光去分析,“三纲”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不可取的糟粕,而“五常”则是在剔除某些时代局限性内涵的因素后至今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精华。因此,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之前,区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两个概念是必须的。
  第三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形成及古代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并形成初步的体系,它为整个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生活的道德建设和道德要求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两汉时期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基本定型,确立了其基本原则和规范——三纲五常,以及德、法并用并重的国策,这些理念均为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所承袭。魏晋隋唐时期分裂战乱、民族融合,传统的“三纲五常”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佛儒道的融合发展明显。宋元明时期,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备,理论上神圣化的发展、实践中统治者的强化暴露了传统纲常名教的专制残酷性。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批判传统纲常的专制与残酷,是近代道德革命的先声。
  第四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古代传承的原因分析古代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传统道德的统治地位代代相传,始终未变。探究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传承不断的综合原因,是我们认识道德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的前提,更是我们寻求传统对现代的启示的出发点。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经济形态本身天然具有的极强的稳定性与传承性直接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传承的坚实基础,而古代农耕社会中所培育出的独特的士大夫阶层“铁肩担道义”,为传统道德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全面而深入细致的保障。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中国古代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强制性推行的道德教化、制度性设置等,使道德的传承更顺理成章。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宗法家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构成了传统道德传承不断的内在因素。在宗法观念支配下,民间家族宣扬道德教化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而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面,促成了传统道德在民众实践生活中的代代相传。
  第五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近代际遇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近代百年的民族独立复兴的探索历史,传承两千余年的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中国必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批既接受过完整的传统儒学教育,又接触了西方近代文明教育的思想家在国家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为了建立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社会秩序,对数千年来形成并固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进行了彻底的总结和反思,尤其是五四道德革命力图打破旧制度、旧思想的束缚,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启蒙意义。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试图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恢复传统道德,红色政权区域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传统道德,逐步形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革命道德,都是在尝试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在改革开放前的双向境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方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道德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面对传统道德,大力建设、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建国17年里曾营造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辉煌岁月。但是,后来在极左思路的影响下,出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否定传统的做法,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第七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全国铺开,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认识更趋理性和客观,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逐步落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日益彰显:优秀传统道德是消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的智慧支持,优秀传统道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世代传承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其现代转换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当前,我们必须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进一步坚定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