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综合性公园空间情感的符号化表达——基于成都天府芙蓉园项目
【6h】

城市综合性公园空间情感的符号化表达——基于成都天府芙蓉园项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1 研究现状

1.1.2 存在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1 城市综合性公园

2.2 空间情感

2.3 符号化表达

3城市综合性公园共享性空间情感涵盖

3.1 客群的心理空间可及

3.1.1 受众的多重考量

3.1.2 视觉注意下的潜意符号提取

3.2 “环境”的多属性影响

3.2.1 物理环境的心理围合

3.2.2 人文环境的“二手”印象

3.2.3 环境认知的可读性

3.3 空间情感的互动模式

4城市综合性公园符号化表达塑造方法

4.1 空间的符号化倾向

4.1.1 “文化域”的选择

4.1.2 元素与空间契合

4.2 符号语言的运用

4.3 空间形态表达的多样性

4.3.1 “线型”延展

4.3.2 多群组空间的符号整合

4.3.3 符号索引性

5符号媒介与空间情感的互动依存

5.1 空间符号的节奏性

5.2 “社会空间”的情感尺度

5.2.1 个体空间平衡需求

5.2.2 空间行为的安全距离

6.1 项目背景

6.2 方案设计

7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共享性社会空间,融入地域文化,衍生出一个非语言交流的传播环境,人作为主观能动的基础承载,具有个体知觉感受,与空间环境发生碰撞,产生独有的空间组织形式。文章通过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调研法,对环境的空间符号与人的知觉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并探究其在文化传承与群体认知背景下的设计动因,总结得出空间形态的情感尺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共享空间设计中应遵循的环境心理和空间符号准则。
  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来探讨城市综合性公园基于地域文化异同下景观空间设计形态上的群体情感、空间行为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文章内容主要侧重研究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符号化的设计表达手法,从而探讨景观空间中连续性符号引导的情感走向。通过实际项目的方案设计,从空间语言的符号形式出发,分析符号形式在多样性变化中如何影响城市公园共享空间的情感表达,以及与受众之间的空间情感传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