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吡啶后处理对水溶性CdTe纳米晶荧光性质的影响
【6h】

吡啶后处理对水溶性CdTe纳米晶荧光性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

1.1纳米粒子简介

1.1.1量子尺寸效应

1.1.2表面效应

1.1.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1.4小尺寸效应

1.2半导体纳米粒子

1.2.1发光纳米晶应用于细胞标记

1.2.2组装成量子编码应用于DNA遗传信息测序

1.2.3发光纳米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1.3 Ⅱ-Ⅵ族半导体纳米晶的制备

1.3.1有机金属法

1.3.2有机“绿色化学”法

1.3.3水相合成法

1.4 Ⅱ-Ⅵ族半导体纳米晶荧光增强的研究

1.5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CdTe纳米晶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材料

2.2.2碲氢化钾的合成

2.2.3 CdTe纳米晶的合成

2.2.4 CdTe纳米晶的表征

2.3结果与讨论

2.3.1吸收光谱

2.3.2稳态荧光光谱

2.3.3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2.3.4 X射线衍射(XRD)

2.3.5红外光谱(FTIR)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后处理对制备高荧光量子产率的纳米晶

3.1引言

3.2实验

3.2.1实验药品及仪器

3.2.2吡啶后处理

3.2.3表征

3.3结果与讨论

3.3.1吡啶处理时间的影响

3.3.2 pH值的影响

3.3.3吡啶处理后溶液放置时间的影响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采用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制备了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大小的水溶性荧光CdTe纳晶颗粒。通过采用吡啶对CdTe纳晶颗粒进行后处理,使CdTe纳晶的荧光量子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利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XPS等分析技术对CdTe纳晶的表面结构及荧光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CdTe荧光纳晶颗粒的制备:采用水溶液合成方法,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通过改变回流时间制备了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大小的水溶性荧光CdTe纳米晶。 2.CdTe荧光纳晶颗粒的表征: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镜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CdTe荧光纳晶颗粒的颗粒尺寸,形状,表面及荧光等性质进行了表征。 3.CdTe荧光纳晶颗粒的后处理及荧光性质:利用吡啶对CdTe荧光纳晶颗粒进行后处理,研究了时间、溶液的pH值、CdTe颗粒尺寸、及放置时间对CdTe纳晶颗粒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吡啶后处理有利于提高CdTe纳晶颗粒的的荧光量子效率;同时随着吡啶处理后CdTe荧光纳晶放置时间增加,CdTe纳晶颗粒的量子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CdTe荧光纳晶颗粒荧光增强机理初探:通过XRD,XPS和FTIR研究了吡啶处理前后CdTe的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态荧光技术研究了吡啶处理前后CdTe荧光纳晶颗粒光生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吡啶后处理明显增加了CdTe荧光纳晶颗粒的荧光寿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吡啶后处理提高CdTe荧光纳晶荧光性能的机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