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饭圈”的组织传播研究
【6h】

“饭圈”的组织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 粉丝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2. 组织及组织传播相关研究

3. 文献综述总结

(三)研究方法和问题

1. 研究方法

2.研究问题

3.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二、粉丝的形态变迁及意涵辨析

(一)粉丝形态变迁

1. “迷”——粉丝早期形态

2. “追星族”——大众文化下粉丝形态

3. “饭圈”——互联网时代的粉丝形态

(二)迷、追星族及“饭圈”之概念意涵辨析

1. 由个体自发行为往集体自觉行为方向转变

2. 从“追随者”往“造星者”转变

3. 从“消费者”往“生产者”转变

4. 从“边缘领域”进入“中心舞台”

三、饭圈的组织特征

(一)“饭圈”的组织特征

1.组织内部分工明确

2.运作模式的程序化和权力等级化

3.组织内成员资格变动常态化

四、饭圈的组织传播

(一)饭圈组织的组织内传播

1.组织内传播的上行传播

2. 组织内传播的下行传播

2. 组织内传播的水平传播

(二)饭圈组织的组织外传播

1.饭圈组织的信息输入行为

2.饭圈组织信息输出行为

四、组织化“饭圈”的双向社会影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粉丝”的形态和行为相应地发生变化。以2005年的《超级女声》为起点,粉丝群体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大众视野,组建粉丝应援会,积极参与偶像应援,帮助偶像获得更多的曝光率,由粉丝自发形成的粉丝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饭圈”组织,“饭圈”文化由此盛行。本研究旨在探讨有别与传统粉丝形态的新形态——“饭圈”的组织形态及其组织传播行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深入访谈法和网络民族志。在对己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社会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通过访谈和深入观察得出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和传播机制。研究表明“饭圈粉丝”依托于互联网对偶像明星的崇拜同传统意义上的“迷”群体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异,本文从形态、主动性、生产环节以及媒介形象等维度进行考量,得出饭圈粉丝他们不仅是某一特定偶像明星的崇拜者,更具有养成偶像的共同目标,行动具有组织性、纪律性、规范化的社会组织,其形成的文化具有高卷入度、高区隔性及高生产性的特征。  由饭圈粉丝组成的饭圈组织体系也具有组织内部分工明确、运作模式自治化和等级化、组织内成员资格变动常态化等等特征,其内部具有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已然成为了一个结构完整,成员分类精细,分工明确,传播形式多样,功能强大,主动性强的组织。  与此同时,我们应警惕饭圈的严密组织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由洗脑式传播带来的偶像符号异化现象,盲目偶像崇拜及应援、“自我的迷失”等青少年问题亟待正确引导。

著录项

  • 作者

    季莹莹;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茵;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饭圈粉丝,饭圈组织,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