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演化研究
【6h】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演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2章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解析

2.1 东三省传统民居背景概况

2.2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的文化因子解析

2.3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研究步骤及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演化文化区的划分

3.1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的文化因子分布特征

3.2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划分与数据库构建

3.3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划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特征及演化机制

4.1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的景观表征

4.2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的演化机制

4.3 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的现代演绎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类型数据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民居,作为人类生存文明发展的标志性产物,从最早的具有庇护功能的穴居、巢居,逐步发展成为了功能、形态、类型各异的居住形式,在其演化过程中既包涵时间维度的文化传承,又具有空间维度的形态衍生。将文化地理学介于建筑学进行交叉研究,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可以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现传统民居在文化内涵下的形态分布、空间组合以及演化规律等。  东北三省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在其独特的自然、历史、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传统民居,凝聚了人民朴素的劳动智慧和悠久的传统文化。基于文化地理学,该研究以东北三省现存的传统民居为对象,将其所得的传统民居的数据在清及清以前、民国、建国初期三个时间维度下,按其建筑形态进行空间分布的研究,总结各时间维度下的建筑类型分布特征。借助文化地理学理论,结合所形成的传统民居区划分布图,由文化景观的演化特征,来分析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区划的演化规律,并探索其内在的演化机制。  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第一步针对东北三省现存的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整理传统民居的类型特征信息,将所得的904个传统村落的样本数据以时间为主体,进行东三省传统民居数据库的构建;第二步借助ArcGIS软件,以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将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图示化表达,以建造年代为主体,建筑材料、墙体构造、屋面形式为主导文化因子,地理环境、民族形态为辅助文化因子,通过叠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等方法绘制清及清以前、民国、建国初三个时期民居分布的区划图册;第三步通过整合各时期的传统民居类型的分布特征,形成东三省传统民居类型总区划,研究其民居类型区划演变的基本规律,结合文化传播的形式及内容,总结东三省传统民居区划演化的内在机制,并探索其发展趋向,为今后的民居发展及建设提供启发。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东三省传统民居进行一体化考量,基于东北三省文化景观演化的整体性与相似性,从统一的角度进行传统民居类型的发掘和整理,充分展现了东三省民居独特的发展演变特征,同时借助文化地形学,对东三省传统民居进行了数据库的构建,形成了东三省传统民居演化的区划图册,对新时代东三省传统民居的研究、保护及新民居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