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建设研究
【6h】

中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主题与目的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秘书”“秘书工作”与“秘书学”

二、“专业”“学科”与“专业建设”辨析

第三节 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秘书学专业情况的研究

二、国外秘书学专业情况的研究

三、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二章 秘书学专业定位发展考察

第一节 专业初创,定位本能且含混(1980—1992)

第二节 类型杂多与规范化发展并存(1993—1999)

一、成人教育秘书学专业的发展与规范化

二、建制化冲动显性化

第三节 层级升格,定位符合多样(2000—2011)

一、专科文秘专业的转型

二、本科秘书学专业发展新阶段

第四节 转型分化,彷徨与困惑(2012—2018)

一、专科、本科秘书学专业数量的变化与定位的改变

二、专科文秘专业定位考察

三、本科和研究生秘书学专业定位考察

小结

第三章 秘书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第一节 课程设置及执行情况

一、前三十年的课程设置情况

二、2011年后的专业课程建设情况

第二节 课程研究与教材建设

一、课程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其变化

二、教材的产生、发展与质量

小结

第四章 秘书学专业师资情况研究

第一节 师资结构情况

一、师资的背景构成与分类

二、秘书学师资性别构成与职称情况

三、师资力量与秘书学专业发展需求不符

第二节 教师发展情况

一、 秘书学教师科研情况

二、 教师的专业归属感

第三节 相关问题与现行制度

小结

第五章 秘书学专业学生发展研究

第一节 秘书学招生情况

一、 专科院校文秘专业招生情况

二、 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的招生现状

三、 研究生秘书学专业招生情况

第二节 秘书学学生的评价与认同情况

一、秘书学专业学生认识与认同

二、秘书学专业学生对秘书教学的认同情况

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要求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就业情况

小结

第六章 立体思维,改革创新,突破双重二元困境

第一节 主要问题与“双重二元发展目标困境”

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配套性制度再思

一、国家政策顶层设计

二、配套性制度的补充建议

第三节 领会《方案》精神,努力制度创新

一、过往政策和行为的滞后

二、“跨学科”中心或学院建构的设想

第四节 他山之石——梨花女子大学国际事务学系探索案例

第五节 秘书学专业自身的改革发展设想

一、更为科学地明确专业定位

二、探索多元授课方式,培育完善实践教育考评机制

三、多种办学形式的协作互补,构建规范化、权威性的职业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秘书学专业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2 秘书学专业学生情况调查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秘书学专业于1980年创生,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史。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2),秘书教育应社会急需而草创,发展本能性特征较强,基本为中文专业的简单延伸。第二阶段(1993—1999),杂多化办学形式与规范化调整并存,专业建设规范化发展意识更为明晰,建制化冲动更趋明显。第三阶段(2000—2011),专业层级升格,定位多样性与复合化趋势更加明显,但定性不清,过于追求多学科综合化。第四阶段(2012—2018),秘书学专业进入转型分化,发展彷徨、困惑,遭遇更多危机与瓶颈。  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秘书学专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大致建立起以专科和本科教育为主干、兼有少量研究生培养的教育体系。而时至今日,秘书学专业仍处于不成熟、未定型的状态,有关秘书学专业建设的研究既不全面也不系统。为此,全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秘书学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秘书学在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情况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秘书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做进一步思考十分必要。  近二十年来,秘书学专业定位、发展目标虽在不断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复合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也渐次明晰,但专业定位却一直摇摆不定。课程总体向多元化建设方向推进,与社会需求对接度不断提高,却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实际落实也不太理想。师资力量的发展受多种建制化规章束缚,与专业发展内在规定所需相悖离,导致人才培养方面出现诸多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普遍不高。在高水平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大潮的冲击下,秘书学专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此类情况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双重二元发展目标困境”的长期困扰。作为一种应用型职业教育,秘书学专业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联系紧密,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多技能的人才,这就规定了该专业要朝着实践性、应用性、跨学科性的方向发展。而现有的教育行政化架构,以学科为依托对专业进行分类,条块分割、学科壁垒严重,与秘书学专业的特点不相一致,多有掣肘。但为了得到正规的学科承认,获取更多制度性的发展资源,秘书学专业又必须努力按照建制化的要求发展,从而形成了“专业内在发展属性的目标规定”与“既有教育体制的建制化目标规定”之“双重二元发展目标困境”。所以要想真正克服秘书学专业所面临的危机,关键的问题是突破这一双重二元困境。  为此,需要综合、立体、多维度的改革创新。概括而言,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调整、顶层规划;学校层面发展思维、评价管理机制及“条块分割”壁垒的改革与突破;秘书学专业自身的综合思维、科学构想、大胆实践、锐意创新。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包括秘书学在内的应用型专业突破“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与顶层设计,为其高水平、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就秘书学专业而言,国家将秘书学专业从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统一调整归属到“管理学”门类下,应该更有利于其发展。国家可以考虑为秘书学专业出台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建设发展意见,更科学、明确地定位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面的办学规模、培养性质。当然在落实《方案》的顶层设计、“加强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的同时,也需警惕过度行政化干预的老问题以新的形式出现。  负有应用型职业教育任务的学校,应充分认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尽快纠正“唯论文”“唯课题”、重基础研究、轻职业教育的现状,根据《方案》的规划,在“发展规划”“评价标准”与“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配套性的改革。而就突破“条块分割”打破学科壁垒而言,设立主要面向职业性教育的“跨学科教育中心”或“跨学科教育学院”,不失为一个可探索的办法。  国家顶层设计的制定、学校相关配套机制的改革,只是突破“双重二元发展目标困境”的制度性一面,秘书学专业还需大力推进自身的科学化发展:为更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明晰秘书人才的“业务”边界,确定秘书学专业知识结构的核心与外延;明晰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面的办学目标;探索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培育、完善实践考评机制,强化科学化的实践督导机制建设,推动实践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努力推进多种办学形式的协作互补,协助构建规范化、权威性的职业标准。

著录项

  • 作者

    姚怡然;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甘于恩;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等学校,秘书学教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