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情感动员策略及效果研究——基于2018年117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内容分析
【6h】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情感动员策略及效果研究——基于2018年117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内容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1引言

1.2研究综述

1.2.1网络热点事件研究

1.2.2 情感动员研究

1.3研究现状总结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意义

1.5.2现实意义

2.1概念阐释

2.1.1情感动员

2.1.2网络热点事件

2.2理论基础

2.3研究问题及假设

2.4研究设计

2.4.2研究对象

2.4.3研究样本

2.4.4类目建立

2.4.5信度分析

3.1事件类型:情感动员的“导火索”

3.2网民诉求:情感动员的“原动力”

3.2.1网民诉求的分布

3.2.2 网民诉求与策略

3.2.3网民诉求与行为

3.2.4 网民诉求:社会问题的折射

3.3微博场域:情感动员的“载体”

3.3.1长文本:热点事件的“传播节点”

3.3.2 表情符号:网民情绪的“显示器”

3.3.3 影音资料:网络情绪的“叠加效应”

3.3.4 转发评论:网络情绪的“加速器”

3.3.5意见领袖:热点事件的“燃点”

4.1冲突对立:个体的情感动员策略

4.1.1形象塑造:二元对立激化愤怒情绪

4.1.2 情景渲染:悲情与愤怒并存

4.1.3 谣言构建:虚构情景身份

4.1.4 戏谑恶搞:对抗主流话语

4.1.5 话语抢占:网络情绪的“镇定剂”

4.1.6 人肉搜索:诱发愤怒情绪

4.2愤怒动员:群体的情感动员逻辑

4.2.1事件概述

4.2.3微博回帖中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方式

5.微博热点事件中的情感动员效果

5.1由现实到网络:“情感能量”聚集

5.1.1.热点事件中的情绪分布

5.1.2 热点事件以负面情绪为主

5.2由网络到现实:推动问题解决

5.2.1热点事件的行为后果

5.2.2行为与情绪的相关性

5.2.3策略与行为的相关性

5.3假设验证结果与模型

6.1研究结论

6.3论文创新点

6.4研究不足

6.5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生产和接受方式的改变,使得公众更愿意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意见输出和情绪表达。始发于现实社会的公共事件,在微博等网络“场域”被广泛的关注、讨论,进而迸发网络围观、舆论谴责等网络集群行为,甚至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公共事件持续发酵,最终演变为网络热点事件。在网络热点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情绪是如何动员的?  本文在社会动员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以情感动员为视角,探究微博热点事件中,微博文本内容的“话语策略”和文本形式的“符号策略”对网络情绪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117个微博热点事件的微博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微博文本属性、情感动员诱因、策略与效果的编码类目表。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情绪与行为的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情感动员策略与情绪之间有相关性,形象塑造策略与愤怒情绪相对应,情景渲染策略与悲情情绪相关。选取的117个热点事件中,正面行为出现的次数多于负面行为,情感动员策略与负面行为有相关性,且比正面行为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发现愤怒情绪与正、负面行为有显著相关性,情感动员的话语策略,最易激发起网友愤怒的情绪,产生舆论审判、推动行政审查等行为结果,愤怒是情感动员的内在逻辑。  本研究扩展了情感动员理论的维度,创新性构建了微博文本属性、情感动员诱因、策略、效果的编码表,进行量化分析,并且提出了微博热点事件的情感动员机制模型。

著录项

  • 作者

    石佳;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凡斌;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情感动员,网络热点事件,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