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相对重要性的社会选择研究及在中国基层选举中的应用
【6h】

基于相对重要性的社会选择研究及在中国基层选举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图序及表序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社会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基于相对重要性矩阵的社会选择方法

第四章相对重要性方法选择结果的一致性度量

第五章基于相对重要性的委员会选举矩阵模型研究

第六章社会选择中的法定人数

第七章我国基层选举的实证研究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5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阿罗发表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标志社会选择理论的初步形成。阿罗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得到阿罗悖论,说明社会选择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矛盾性,从而揭示了民主的非理性特征。作者在研究发现采用新方法可以让结论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在社会选择方法和一致性的判断上,作者采用了相对重要性矩阵法和角度偏差法,从而规避阿罗悖论,进行有效的社会选择,并将这些思想运用于中国基层选举的实证分析。 绪论部分是全文的总论,在这里,作者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并对研究创新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第二章是文献调研部分,作者深入地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社会选择学科的框架建立时期、社会选择理论的内涵扩展时期、社会选择学科的广泛应用时期,概括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学术上对阿罗定理的主要争议。 第三章在研究社会选择的方法时,从投票结果循环出发,立足于传统的选择方法,在分析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之后,构造一种处理偏好序的新方法——备选对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思想,并依据这种思想,构建基于相对重要性矩阵的社会选择方法,用该方法进行社会选择,能够避免某些情况下循环排序的发生,并承续个体偏好充分自由与群体理性的内在逻辑。 第四章对社会选择结果一致性进行了研究。在引入角度偏差的基础上,将不同社会选择方法得到的结果用角度偏差进行描述,并提出用平均余弦值研究社会选择的一致性,利用总体偏角均值的大小来衡量结果的稳定性。 委员会选举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选择模式,第五章对委员会选举的受控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学者们在委员会选举中形成的共识性公理,提出委员会选举的矩阵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委员会选举的规模、构成以及成员的决策权重进行研究。 法定人数对社会选择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它发生作用的隐蔽性很强,在现实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第六章中,作者用模型对选择中的法定人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法定人数对选举的影响。 目前,中国基层村民选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在基层选举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束缚民主建设的阻碍力量,对它们进行研究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第七章中作者用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关思想试图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出现乡镇长直选的试点,在本章中还针对出现在几个试点地区的乡镇长直选情况,分析了代表制产生决议的民主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发生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和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步云乡的乡镇长直选的个案进行对比分析,对这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民主直选的制度革新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