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当前公共危机报道框架研究——以媒体对松花江水污染危机事件报道为个案的实证分析
【6h】

我国当前公共危机报道框架研究——以媒体对松花江水污染危机事件报道为个案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相关声明

引言

第1章框架理论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1.1框架理论文献回顾

1.1.1媒介对现实的建构与框架理论的起源

1.1.2媒介框架的概念与功能

1.1.3框架的结构与构建方法

1.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抽样

1.2.1个案选取:松花江水污染危机

1.2.2抽样时间

1.2.3媒体样本选择

1.2.4文本选取方法

1.3研究类目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1.3.1主题结构分析方法

1.3.2脚本结构分析方法

1.3.3句法结构分析方法

1.3.4修辞结构分析方法

第2章“政府领导下的成功危机应对”—我国报刊的报道框架

2.1报道概况

2.2高层框架分析

2.2.1《人民日报》高层框架

2.2.2《生活报》高层框架

2.3中低层次框架分析

2.3.1脚本结构分析

2.3.2句法结构分析

2.3.3修辞结构分析

第3章“心理地震”—中国博客网的框架

3.1博客传媒的报道概况

3.2博客报道的时效性

3.3中国博客网的高层框架分析

3.3.1博客中的主题表现特点

3.3.2次级主题出现频度

3.3.3次级主题的归并

3.4中低层次框架分析

3.4.1脚本结构分析

3.4.2句法结构分析

3.4.3修辞分析

第4章对于我国危机报道框架的总结与思考

4.1我国公共危机报道框架总结

4.1.1报道框架的分歧与共生

4.1.2我国报刊危机报道框架策略上的偏差

4.2影响我国媒介危机报道框架外部因素的初步探讨

4.2.1新闻界正面报道为主的危机报道传统

4.2.2政府对危机信息的控制

4.2.3博客网站的传播特点

4.3对我国媒介危机报道的展望

4.3.1媒体危机报道的改进

4.3.2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4.3.3危机应对中网络媒体作用的发挥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我们的社会造成重大威胁,而危机传播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这种威胁是被消解还是放大。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媒体自身正同时经历制度改革与技术变革,其传播手段、价值取向、外在环境都正在经历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种状况下研究我国媒体如何反映和建构危机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媒介框架研究方法,选取我国现存媒体中最具典型性的危机报道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为个案,收集分析《人民日报》、《生活报》与中国博客网所传播的危机信息,探讨我国不同形态媒体在公共危机应对时期如何界定公共议题,构建特定的社会意象,解析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对公共危机处理的差异,努力探索形成这种差异的诸多原因与影响话语框架生长的环境因素,由此得出不同定位的各类媒体在对公共危机处理的问题上需要的策略调整与战术校正。 本文认为: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加强报道的客观性、全面性,呈现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公众直接接触的方面,才能与公众自身的体验与认知形成共鸣,让受众认同媒体所设立的报道框架。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在危机中与传统大众媒体叙事框架的分歧不能简单视为对“舆论引导”工作的背离,对其负面作用估计过高而进行强硬的管理更不可取。应该科学整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实质媒体与虚拟媒体的各类优势,构建更为科学、更为和谐、更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公共危机报道立体框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