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6h】

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研究现状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眩晕病的认识及灸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方法

1治疗前基线比较

2治疗结果

3安全性结果观察

4本研究完成情况

5结论

第四部分讨论

1.结果分析

2“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理论分析

3麦粒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探讨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麦粒灸“中风七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麦粒灸“中风七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例为1∶1,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注射用血塞通400rag ivgtt qd,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 po tid,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rag po qd,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麦粒灸“中风七穴”: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x,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变化,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anial Cerebral Dpooler,TCD)检查所收集的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DARS评分比较: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DAR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DHI评分比较: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DHI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4.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比较: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hs-CRP、Hcy水平比较: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s.CRP水平、Hcy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TCD血流参数比较: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研究结论:  1.麦粒灸“中风七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明确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DARS评分、DHI评分、眩晕病临床证候评价量表评分及TCD的血流参数。表明麦粒灸“中风七穴”能够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程度和整体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2.麦粒灸“中风七穴”可降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hs-CRP水平,未能降低Hcy水平,这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艾灸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3.麦粒灸“中风七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