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傣族村落中的学校教育——以西双版纳城子村小学为例
【6h】

傣族村落中的学校教育——以西双版纳城子村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城子村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

二、富足的经济生活

三、式微的宗教信仰

四、宽松的家庭关系

五、闲适的村落生活

第二章 城子小学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史

二、教学与管理

三、教师队伍

四、学生的学校生活

第三章 城子村民眼中的教育

一、寺庙中的教育

二、节日中的教育

三、家庭生活中的教育

四、学校中的教育

第四章 村落中的孤岛:城子小学发展中的困境

一、城子小学与城子村的文化疏离

二、教育质量

三、教师:职业成就感低

第五章 傣族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

三、加强寄宿制管理

四、重视村校联系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观察(节选)

附录三 田野调研日记(节选)

附录四 田野调研照片(节选)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展开▼

摘要

笔者多次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深入细致地调查城子小学的教育教学状况,发现城子小学在迎来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村落生活不断疏离的问题。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在傣族村落生活的场景中考察城子小学,认为学校教育与村落生活的疏离是城子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傣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傣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普遍情况。因此,本文从城子小学这一案例出发,对傣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全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傣族社会文化、傣族教育和村校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阐明“民族教育”和“村落”的内涵,并说明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介绍西双版纳城子村的文化生态环境。城子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持着传统的傣族生活习俗和观念;同时,由于橡胶经济和紧邻的热带植物园旅游业的发展,城子村的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村落生活的变迁明显。传统文化与现代变迁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城子村民的日常生活。第二章介绍城子小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城子小学在办学规模、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校发展也面临突出的问题,例如,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存在工作焦虑感,傣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质量普遍较差等。第三章分析城子村民眼中的教育。寺庙教育、节日礼俗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村民在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对城子小学的认识和态度,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学校的期望普遍不高。第四章梳理城子小学发展中的困境。主要的问题是学校与城子村的文化疏离、教育质量不高、教师职业成就感低等。第五章,从城子小学的案例出发,提出傣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路与途径。主要建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加强寄宿制管理和重视村校联系互动。  论文强调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应以村校和谐共生为目标和路径。论文主张在惯常的家、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少数民族村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学校教育的自身建设出发,主动引发学校与村落的和谐互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