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的影响研究
【6h】

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框架

1.3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研究方法

1.3.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就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

2.1.1就业与就业机会

2.1.2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

2.2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2.3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影响机制的相关理论

2.3.1技术进步与搜寻理论

2.3.2社会资本理论

2.3.3人力资本理论

2.4文献述评

3.互联网使用及就业机会现状分析

3.1互联网使用现状

3.2互联网时代就业机会现状

4.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的实证研究

4.1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4.1.1数据来源

4.1.2变量选取

4.1.3描述性统计

4.2模型设定

4.3回归结果分析

4.3.1基准回归

4.3.2稳健性检验

4.3.3内生性及Biprobit模型

4.3.4异质性分析

5.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影响的机制分析

5.1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5.2信息来源

5.3社会资本

5.4人力资本投资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6.2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我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放缓的现阶段,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表现更为明显,且出现频繁裁员的现象,导致就业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就业体制也逐渐从分配走向自主择业,劳动力市场双方可选择的机会增多,使得就业问题越发严峻,互联网的发展为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本文旨在从互联网使用的角度,结合互联网时代就业的现状,研究其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案,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和就业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理论阐述了互联网对于就业可能出现的作用机制,提出就业机会的三个分析维度:就业获得、高收入就业以及正规就业,并结合现阶段互联网行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对研究内容有整体把握。本文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与2015年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利用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和使用强度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在处理稳健性与内生性后得到,通过使用互联网和提高使用互联网强度会显著增加就业机会。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就业机会的促进效果主要体现在男性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中,说明依旧存在性别与教育壁垒。最后在机制分析时得出,互联网的使用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对就业机会进行作用,同时有效增加社交和进行学习充电的方式促进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也会提高就业机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