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
【6h】

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 代际平衡理论

(二) 帕累托无效率分析

(三) 老年角色理论

(四)贝弗里奇报告的“3U”思想

二、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一)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措施

(二)老年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缓解养老保险财务危机的迫切需求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且有延长趋势

(二)老年人力资源还有部分供求市场

(三)化解养老保险财务危机的现实选择

(四)养老保险改革的国际社会大趋势

四、妥善处理与延迟退休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正确认识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的不同观点

(二)妥善处理延迟退休年龄与年轻人就业的关系

(三)正确理解弹性退休如何“弹性”的问题

(四)合理解决部分利益受损者的相应保障问题

五、延迟退休年龄的对策建议

(一)弹性延迟退休“刚性化”

(二)政府大力支持“深入化”

(三)男女退休年龄“平等化”

(四)延退人员纳税缴费“合理化”

(五)延迟退休年龄“非特权化”

(六)社会保障其他资源配合“系统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预期寿命相应延长,人口老龄化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特别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的“未富先老”型国家来说,国民的养老保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我国养老保障发展进程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晚,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但还是面临着些许问题,如缴费率偏低、瞒报参保人数或拖欠缴费现象严重、提前退休行为的出现等,使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着财务危机。针对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及我国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国家和有关部门不断探索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药”,此时延迟退休年龄的设想应运而生。早在2008年11月,有关部门就酝酿等时机成熟时便延迟退休年龄,虽然自提出之日起,社会各方争议不断,但延迟退休年龄进程并未受阻。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不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进行的中国养老保障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加快了延迟退休年龄的进程。  延迟退休年龄能否真正应对我国来势汹汹的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保险财务危机?在当前的中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针对这一方案争议双方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方案推出前需要关注和充分论证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出发点。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在代际平衡理论、帕累托无效率分析理论、老年角色理论、贝弗里奇报告“3U”思想四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不同观点,将其利弊影响进行差异比较,提出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要重点考察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需要,同时还要慎重考量其与外部环境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充分论证,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在当前虽然可行,但是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原则,即做到弹性延迟退休“刚性化”、政府大力支持“深入化”、男女退休年龄“平等化”、延退人员社保缴费“合理化”、延迟退休年龄“非特权化”和社会保障其他资源配合“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缓解我国劳动就业、人口政策、社会保障之间的矛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