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群环境下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波形反演的准自动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
【6h】

集群环境下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波形反演的准自动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技术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震源机制研究背景

2.1 震源运动学模型

2.2 震源机制求解

2.2.1 震源机制解

2.2.2 震源机制解方法

2.2.3 波形反演方法(CAP)

2.3 理论地震图计算

2.4 波形反演系统研究

2.5 构造应力场方向的震源机制反演

2.5.1 FMSI应力场反演方法

2.5.2 LSIB应力场反演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群环境下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

3.1 高性能集群系统概述

3.1.1 系统构成

3.1.2 系统环境

3.2 部署在集群系统的必要性

3.3 系统构建

3.4 反演流程

3.5 CAP方法的图形用户界面

3.5.1 程序运行环境

3.5.2 程序使用方法

3.5.3 数据准备及格林函数库

3.5.4 图形界面控制文件

3.5.5 图形结果存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地震图的F-K方法计算实现

4.1 频率-波数(F-K)方法

4.2 不同环境下频率-波数(F-K)方法的实现

4.3 F-K计算程序的并行处理

4.4 格林函数库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浪底水库微震震源机制反演研究

5.1 小浪底水库库区区域构造背景

5.2 库坝区主要活断层特征

5.3 水库地震观测台网及库区2009年地震活动

5.3.1 水库地震观测台网

5.3.2 库区2009年地震活动

5.4 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原理及改进

5.5 2009年11月新安震群的震源机制反演及结果分析

5.5.1 资料处理

5.5.2 反演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反演研究

6.1 2010年2月18日Mw6.8地震

6.1.1 引言

6.1.2 方法原理

6.1.3 理论地震图的计算

6.1.4 反演计算及结果分析

6.2 2011年5月10日Mw5.4级地震

6.2.1 引言

6.2.2 数据准备

6.2.3 反演处理

6.2.4 结果分析

6.3 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6.3.1 研究区构造背景

6.3.2 研究方法和数据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与地震的震源参数,尤其是震源机制、矩震级的大小及震源深度等直接相关。其中的震源机制解是地震破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的直观反映,对了解震后活动趋势、震源区介质特征、区域应力状态与发震构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发生后,除了提供震中和震级等地震的基本参数之外,快速反演得到准确可靠的震源机制乃至震源破裂过程,将对发震机制、震害评估、震情趋势判定等必要的分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震源机制的测定,目前使用的P波初动极性和振幅比方法对观测台站的分布要求较高,当地震发生在监测台网边缘或网外时,其结果常常难以令人信服。而利用日益增多的大量数字地震波形(P波、S波和面波)记录来反演震源机制,将增强对震源参数的约束精度与解析能力。波形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并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逐渐投入到地震台网的运行中,对一些3.0产~5.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测定,但我国尚缺乏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波形反演应用系统。为此,本论文基于Zhu and Helmberger(1996)的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Cut-And-Paste(CAP)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来实现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快速确定,并探索将CAP方法拓展应用于小地震和深震震源机制反演的可能性。
   作者首先在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中构建了基于CAP方法的准自动波形反演系统,同时对CAP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拓展,使之适用于不同参考震中距或无距离校正等情形的反演;并在详细描述方法特点及反演流程基础上,发展了适合在集群计算系统中运行的自动反演程序(run.cap.auto.mpi)。考虑到中小地震激发能量相对较弱的特点,程序可对不同震级档采用不同的反演参数(特别是滤波参数范围),从而实现了大批量震源机制的并行反演并得到波形拟合最佳的震源机制结果。最后发展了CAP方法的图形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只需要简单或初步的指导就可以实现震源机制的反演工作。
   本研究实现了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应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格林函数库,且在高性能集群计算系统中实现了F-K计算程序的多任务并行处理,达到了快速方便计算理论地震波形的目的。并根据通常基于一维速度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波形的实际需要,采用以不同深度划分计算任务并提交到不同计算节点上计算处理,以达到尽快取得所需深度范围的全部格林函数库的目的。
   本研究探索应用所构建的波形反演系统,反演了2009年发生在小浪底库区监测台网内的一次小震群活动的震源机制解。该震群主要发生在石井河断层中段的上盘,其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并伴随少量逆断型,而正断型机制很少。反演结果同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较为吻合,结果表明CAP方法也适用于台网观测波形质量好的小震震源机制解反演。
   本研究也首次尝试将CAP方法应用于我国东北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发生的2个深震震源机制的反演。近震观测波形和理论波形的良好拟合效果,表明CAP反演结果稳定、可靠,说明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深震的震源机制反演。2010年2月18日深震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与国外有关机构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反演得到的2011年5月10日以低角度逆冲为主的深震震源机制,清晰地展示出日本俯冲带的动力作用过程中的响应活动特征,属于日本东北近海Mw9.0地震造成的大范围同震水平位移和震后滑移的构造应力调整活动。
   本研究进一步由23个历史深震震源机制解资料,应用LSIB(Linear Stress Inversion with Bootstrapping)方法反演得到我国东北深震活动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如下:最大主压应力呈北西西向(272.6°),轴向近水平(26.4°);最小主压应力呈南东东向,轴倾角为62.4°。表明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从日本海沟处以北西西向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