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调查研究以浙北平原地区湿地公园为例
【6h】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调查研究以浙北平原地区湿地公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相关概念及辨析

1.3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湿地公园国内外研究动态

1.5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特征研究

2.1 湿地公园的基底环境属性

2.2湿地公园的环境资源因子

2.3湿地公园的生态格局组成

2.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特征

2.5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3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浙北平原地区湿地公园调研

3.1 浙江省境内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

3.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浙北平原地区湿地公园调研

3.3本章小结

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设计策略研究

4.1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4.2 宏观层面: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网络中心控制点

4.3 中观层面: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生态格局组成

4.4 微观层面: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雨洪管理技术

4.5本章小结

5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本文创新之处

5.3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4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点湿地常见水生植物名录表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湿地公园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弱气候变化、蓄洪排洪、净化水质、延续地域文化、提供游憩空间、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多方面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研究热潮兴起,于近几年达到高峰,各种弊病也初显端倪。缺乏科学认知的湿地公园规划营建模式会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导致湿地环境的恶化甚至退化,这与国内相对滞后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从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湿地公园的概念入手,通过文献阅读、图表统计等方法对其宏观、中观、微观三种空间尺度下的内涵、应用范围和规划设计特征做出总结;通过解读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三例湿地公园案例,分析其三个层面的表现特征。在实践环节选取浙江省北部平原地区的四例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咨询、拍摄记录、图表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它们的共性和特性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总结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策略:宏观层面上根据湿地公园在绿地系统网络内的生态功能确定其连入绿地系统网络内的连接方式,一是依托宏观层面的各类廊道网络连入绿地系统;二是通过在公园周边设置景观节点、增设绿化廊道、调整增设蓝线,自行耦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三是在公园周边设置具有“跳板”作用的“踏脚石”增强与周边绿地生态联系。中观层面上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湿地公园生态网络格局,步骤包括,首先确定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生态格局要素;参考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生态格局结构图确定公园的生态格局类型。微观层面上,通过分析湿地公园内的雨水降落过程,分别形成雨水源头、过程、末端三类雨洪控制措施,最终形成连续的有机的生态过程。  该研究论文结论丰富了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地段等中、小尺度下的研究理论,对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创新有一定启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