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手法对CCI模型大鼠施术部位肌肉组织内β-EP含量的影响
【6h】

手法对CCI模型大鼠施术部位肌肉组织内β-EP含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大鼠一般情况

2 大鼠体重变化比较

3 各组大鼠热痛阈值比较

4 各组大鼠术后6天热痛阈值比较

5治疗后各组大鼠热痛阈值比较

6 手法组治疗前后的痛阈值比较

7各组大鼠肌肉组织β-EP浓度比较

讨论

1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选择

2 传统医学对骨科手法的的认识和研究

3现代医学对手法的认识和研究

4 手法与β-EP的关系。

5手法对CCI大鼠模型镇痛的作用机制

结论

不足之处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附录2:在校期间论文论著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法对CCI模型大鼠疼痛阈值的影响及手法治疗后施术部位肌肉组织内β-内啡肽的含量变化。观察手法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尝试阐述手法镇痛机制,找寻手法镇痛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CCI组(2)、针刺组(3)、手法治疗组(4)4组,每组均为8只。  ⑴假手术组:参照CCI模型造模方法造模,不对坐骨神经进行结扎,其余同CCI模型造模方法剥离坐骨神经,冲洗,缝合,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于第3天、第6天测其热痛阈值;于术后第6天将其处死、取材。  ⑵CCI模型组:CCI模型造模方法,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于第3天、第6天测其热痛阈值,术后第六天处死并取材。  ⑶针刺治疗组,造模同CCI组,分别于第3天、第6天治疗后测其热痛阈值,第6日进行针刺治疗,安静环境中将大鼠固定在特制的动物夹具上,头部及身体固定,动物于清醒状态下选取其环跳穴,针刺深度为0.5cm,隔5min行针一次,共20min。治疗完毕后测热痛阈值,处死并取材。  ⑷手法治疗组,造模同CCI组,分别于第3天、第6天、治疗后测其热痛阈值,第6日开始手法治疗,安静环境中将大鼠固定在特制的动物夹具上,头部及身体固定,于大鼠清醒状态下在大鼠手术同侧环跳穴处施以按法,施术者使用食指作用于环跳穴处,作用20min。治疗完毕后测其热痛阈值,记录后处死并取材。  通过测量大鼠术肢热敏缩足反射,观察大鼠术肢热痛阈改变和一般情况,评估CCI模型是否成功。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3天,造模后6天,手法治疗后四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热痛阈值采集,手法治疗后用大鼠β-内啡肽ELISA试剂盒检测β-内啡肽的含量,分析β-内啡肽的含量变化及手法对其含量的影响。  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皮毛光润,精神状态好,喜动,反应灵敏,饮食正常;CCI模型组、手法治疗、针刺组造模后,大鼠精神萎靡,少活动,饮食较差,右足(术侧)出现跛行、抬足、舔足等痛过敏表现。  2.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CCI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造模前大鼠各组间热痛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6天后,CCI组、针刺组、手法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三组痛阈值都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法治疗组治疗后热痛阈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大鼠治疗后热痛阈值比较,假手术组与针刺组、手法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CI组与针刺组、手法治疗组比较均有较为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手法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大鼠β-内啡肽浓度对比:针刺组和手法治疗组β-EP的浓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假手术组与CC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针刺组、手法治疗组相比较有较为显著性差异(P<0.05),CCI组与针刺组、手法治疗组相比较有较为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和手法治疗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骨科手法中的按法能够使CCI模型组大鼠疼痛阈值升高,具有镇痛效果。  2.骨科手法能够使施术部位局部肌肉组织内β-EP的含量升高。  3.手法镇痛可能是刺激施术部位局部肌肉内β-EP的含量增加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