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6h】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病例对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的选择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资料概况

1.2.2 病例对照单因素分析研究

1.2.3 病例对照多因素分析研究

1.3 讨论

1.3.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概述及危害

1.3.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特征

1.3.3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现况

1.3.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 述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2.1 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2.1.1 关于人口学特征的危险因素

2.1.2 关于血液透析治疗及医疗行为的危险因素

2.1.3 血液透析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医务工作者对于医疗法律、法规意识相对薄弱。

2.2.2 医疗、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规范

2.2.3 初诊及定期筛查制度不能规范落实

2.2.4 透析单位病历缺乏完整性、规范性

2.3 预防及控制管理措施

2.3.1 加强医疗安全法规教育

2.3.2 完善各项医疗制度、职责及操作规程

2.3.3 掌握和遵循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提高感染管理意识

2.3.4 加强患者筛查制度与血液制品的监管

2.3.5 加强医患宣教,履行告知义务

2.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调查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某部队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探讨与分析各个危险因素的联系强度及各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为预防和减少丙肝病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003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该院门诊和住院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并根据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选取106例透析后感染并确诊为丙肝病毒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样按照标准随机选取140例未感染丙肝病毒的透析患者作为未感染组,统一填写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调查表,回顾性分析可能与透析患者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各项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透析时间、透析频次、血管通路种类、移植史、吸烟史、纹身、拔牙、吸毒、不洁性交史、应用血液制品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尿素氮、血肌酐、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CRP、TNF-α、IL-6、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因素,并对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饮酒史、与家庭感染丙肝成员接触史、共用牙具、共用剃刀、拔牙、吸毒史、手术史、丙肝家族史、透析年限、透析频次、血管内瘘的使用、肾移植史、应用血制品史以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频次(OR=2.781,95%C.I.=1.003~7.864,P<0.05)、透析年限(OR=3.550,95%C.I.=2.420~5.209,P<0.01)、移植史(OR=4.934,95%C.I.=1.045~23.295,P<0.05)、拔牙(OR=9.893,95%C.I.=1.096~89.268,P<0.05)、应用血制品史(OR=7.367,95%C.I.=2.426~22.374,P<0.05)以及C反应蛋白(OR=2.426,95%C.I.=1.633~3.604,P<0.01)与感染丙肝病毒有关。 结论:1、透析频次与透析龄是血液透析人群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原因,透析次数越多,透析年限越长,感染几率越大。2、输血史是血液透析人群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量及次数越多感染几率越大。3、肾移植与拔牙可增加血液透析人群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几率。4、炎性因子CRP及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人群发生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CRP越高、营养状态越差会造成感染丙肝几率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