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俞/枢调枢”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6h】

“以俞/枢调枢”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以俞/枢调枢”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精神心理状态及睡眠的影响,揭示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机理,为“以俞/枢调枢”理论指导下的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以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疗程为2周,以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 Q)评价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GERD-HRQ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DQ、Gerd Q、GERD-HRQ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均有效;  2.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9.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 SAS、SDS及S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及SR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和改善睡眠方面优于对照组;  4.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RV:SDNN、SDANN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正常组HRV:SDNN、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NN、SDAN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减退现象,而观察组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对照组则无此作用。  结论:  背俞指针疗法能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和睡眠问题,背俞指针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和改善其睡眠质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减退现象,而背俞指针疗法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作用,进一步推测背俞指针疗法可能通过俞穴-经络-脏腑“以俞/枢调枢”调理经络、脏腑功能,进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俞/枢调枢”背俞指针疗法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